东西坪村有位“红书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30 08:24
在人群中,杨红算不上起眼——陕西人常见的国字脸,晒成小麦色的皮肤,穿着一双旧皮鞋。
可在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东西坪村,说起“红书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红书记”就是杨红。他既是东西坪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一名乡村医生。肩负双重责任的杨红,在秦岭深山已扎根23年。
“红书记,我来买些降压药。”9月17日,东西坪村村民梁麦叶刚踏入卫生室,杨红便笑着招呼:“姨,我先给你测下血压和血糖。”话音未落,他已从药箱里拿出仪器。
自小在东西坪村长大的杨红,初中毕业后,考入原华县卫生学校。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毅然回到家乡,成了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
东西坪村地处秦岭深处,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住户分散、山路难行,老年人出山看病极不方便,杨红深知这份艰难。
“很多老人不把慢性病当回事,其实很危险。”杨红说,“我能看的病,就不让他们折腾到城里去了。”
于是,杨红成了大山里的“移动医院”。
最初,杨红骑摩托车出诊。山路崎岖,雨雪天经常打滑。他记不清摔过多少次,胳膊和腿上至今留着伤疤。
5年前,杨红换了一辆汽车,到现在轮胎已经换了十几次。“以前费胳膊费腿,现在费车。”他笑着说。
如今,杨红“移动医院”的服务范围不止东西坪村,邻村村民也常找他看病。凌晨送急性病患者去医院,深夜冒雨为发烧的孩童问诊,对他而言都是常事。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哪里不舒服,打个电话红书记就来了。”村民任当志说。
23年来,杨红骑坏了2辆摩托车,用坏了9个药箱,出诊5万人次,总里程超20万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名医者从未言弃的坚守。
但杨红牵挂的,远不止村民看病这一件事。
“红书记来之前,谁也没想到地里能种出这么多作物。”9月17日,村民唐爱英望着眼前的西红柿大棚说。
东西坪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过去村民只能种些玉米、土豆,每亩地年收益不到1000元。
2015年,杨红当选东西坪村村委会主任,看着守着青山却受穷的乡亲,他暗下决心:“得搞特色产业,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
2017年,杨红外出考察学习后,决定引进普罗旺斯西红柿。可村民世代种惯了传统作物,没人敢尝试。
“我先来种。”杨红带头承包25亩地,从育苗到管理,亲力亲为。待到西红柿成熟,村民终于动了心。如今,东西坪村西红柿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4亩,每亩地年收入超6000元。
产业要发展,修路是关键。杨红多次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修路资金。如今,东西坪村2.5公里村巷道路已完成硬化,还修建了两座桥。
山路通了,货车能进村,山里的特产也能卖出去了。
如今的东西坪村,早已不是过去的“穷山村”。230亩土地上,羊肚菌、西红柿、五味子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东西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
村民赵根莲笑着说:“我平时就在大棚里干活,一天工资70元,还能照顾家。”
“让大伙儿的日子好起来,才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杨红说。
每年汛期,是杨红最紧张的时候。东西坪村位于秦岭腹地,“见云就是雨”,防汛成了头等大事。
村民陈更午说:“每次下雨前,红书记都会叮嘱我们要注意雨情。雨大了,他就把村民安排到安全的地方。雨小了,他再送大家回家。”
“工作冲在前,是我的责任。只要群众安全,我再累都值得。”杨红说。
防汛,调解纠纷,帮村民解决生活难题……村里大小事,杨红有求必应。
东西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斌说:“只要村上有事,杨红第一个冲在前。群众有需求,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
23年来,杨红先后被评为华州区“优秀共产党员”“农村致富领富优秀党组织书记”“服务群众好村医”,并被渭南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杨红最珍视的,不是证书和奖章,而是村民见到他时亲切的一声“红书记”;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你比娃还关心我”;山岭间村民丰收的欢笑声。
“看着大家的笑容越来越多,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杨红望着远山,坚定地说。
记者 耿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