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航安全的“空中盾牌”——记武警陕西总队特战大队反劫机中队中队长方文君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30 08:16
9月19日破晓,武警陕西总队特战大队营区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哨声刺破。霎时,多个楼层的灯光亮起,警报声、口令声、脚步声响起,武警战士迅速会聚,直插训练场中心的模拟机舱。
跑在队列最前方的,是身形精干、眼神锐利的青年警官——反劫机中队中队长方文君。
“3秒07!还是太慢,再来一次!”方文君掐停秒表,声音沙哑却有力。
该中队连续16次被评为先进中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23年,中队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中队”。
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
质朴、坚韧、肯吃苦,是刻在方文君这个西北汉子骨子里的品质。
2009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被誉为“王牌”的反劫机中队。“第一次进模拟机舱,我感觉像进了迷宫。各种结构、通道、数据,我一时间确实捋不清,脑子里一团糨糊。”方文君坦言。
但很快,他身上的那股“楞娃”劲头就上来了:分不清机型差异,他就找来各种飞机图纸,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硬啃;搞不懂战术协同,他就拉着老班长一遍遍推演。
特种作战的训练是残酷的。“那时候的方队长就是个‘拼命三郎’。”与方文君同期入伍的老战友李甜甜回忆,“训练场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到完美。盛夏时节,模拟机舱内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他穿着几十斤重的装备一练就是半天。”
“队长总是第一个进机舱,最后一个出来。”中队战士王健说。
正是这股凡事追求极致的倔劲,让方文君飞速成长。从中队战士到班长、排长、副中队长,再到中队长,每一步,他都踏得无比坚实。
“7秒定胜负,3秒决生死”
掌握了所有反劫机专业技能后,方文君开始思考如何让“反恐尖刀”更快、更准。
“反劫机战斗,就是7秒定胜负、3秒决生死。别人练百遍,我们就练千遍。”这是方文君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带兵的信条。
2014年深冬,一场跨区域地面反劫机演练在汉中某机场展开。扮演“暴恐分子”的蓝队占据地理优势,借助机体掩护控制模拟机舱。时任班长的方文君带领红队迂回突击,在严寒中潜伏4小时,最终从机腹应急舱门突入,创下当时最快解救人质纪录。
“队长制定的训练计划近乎苛刻,但正是这种严格,让我们能够在实战中从容应对。”中队小队长乔启航说,“队长常说要‘在应变上下功夫、在决断上练胆识’。”
2021年担任中队长后,方文君不断创新训法战法,摸索出“舱门多点突入、舱内分区战斗”方法。他总结实战化训练经验编写的作战手册,被作为武警陕西总队训练成果上报武警部队。
反恐维稳的一把“尖刀”
2024年盛夏,一场实兵对抗演习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展开。方文君带领突击队员搭乘舷梯车突入跑道,在民航部门配合下完成首次真机背景下的全要素演练。
当特战队员从舱顶索降而下时,观摩席上的专家不禁赞叹:“这是守护民航安全的‘钢铁长城’!”
如今,方文君带领的反劫机中队已成为西北地区反恐维稳体系中的一把“尖刀”。
黄昏时分,一天的训练结束,方文君照例最后一个离开。他仔细检查装备库里的每一件特种器材,眼神一如16年前那般专注和热爱。
“为什么能坚持16年?”
面对这个问题,方文君抬头望向天际。
“每一次飞机的起落都意味着团聚和离别,意味着希望和奔波。而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每一次起落的平安。”方文君说。
夜色渐浓,关中平原华灯初上,又一架航班准点滑入跑道,一如过去的每一个日子。
记者 梁易炜 通讯员 杨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