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端化 实现规模化——陕西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发展观察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30 08:09

9月22日,记者在陕西步长制药集团(以下简称“步长制药”)脑心通胶囊生产车间看到,改造升级后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药粉经过自动填充、铝塑包装、在线监测、裹包赋码、装箱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全国中医药龙头企业,步长制药依托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管理流程数字化升级、中药标准化建设等领域实现了产业焕新。

步长制药是陕西省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为产业链上的中小药企提供了国际化合规生产的示范经验,推动陕西药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步长制药在科研领域的不断突破,也为产业链发展树立了技术标杆。

公司通过上下联动、资源整合、标准引领、技术输出、市场对接、资源倾斜等方式,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支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上游,通过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规范种植环节,提升产业链源头质量;在下游,通过资源对接和政策倾斜,带动中药材加工、包装、物流企业等协同发展。步长制药还带动23个脱贫县种植中药材,直接新增就业1.2万人,让上游种植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深度融入产业链,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近日,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制药”)传来好消息。

该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联合完成的“疏肝养血中药增效减毒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攻关项目,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企业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以‘自建研发平台+第三方合作’实现双轮驱动,打造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9月23日,幸福制药发展规划部部长罗伟说。

为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幸福制药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了从中药材种植、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到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通过引进和培育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陕西通过发挥医药及医疗装备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加速推进化学药高端化、绿色化,中成药现代化、特色化,生物药前沿化,医疗器械规模化发展,全省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保障,省工信厅会同省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陕西省中医药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链主企业培育、协作配套、项目建设、产学研协调发展、融资服务保障5方面加强政策供给,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潜能。

2024年,陕西共安排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275万元,支持36个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项目。

2024年,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上286户企业合计完成工业产值508亿元,陕西初步建成了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作为西安市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隆科技”)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天隆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分子诊断领域的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仪器、试剂的研发、生产,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分子诊断设备Panall 8000,将样本处理与24项靶标基因检测集于一体,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两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从样本录入到结果输出的过程。

“公司牵头制定了磁珠法提取试剂的国家医药行业标准,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同时,攻克了磁珠制备的关键技术难关,实现了高性能磁珠的规模化自研自产自足。此举将关键原材料的生产牢牢锁定在本地供应链上,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造了稳定增长点。”天隆科技市场推广部总监冯真真说。

该公司是陕西乃至全国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有效推动了产业链协同发展,产品应用于临床诊疗、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法医鉴定、科学研究等领域。

今年以来,陕西围绕“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针对全省医药和医疗装备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突出抓好园区体系、创新体系、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支持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医药产业,为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 徐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