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沟村:拓宽致富路 红火新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5-06 10:56
南沟村苹果喜获丰收,村民在搬运苹果(资料照片)。本报记者 陈宏江摄
我的心里话
南沟村党支部书记 张润生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落实各项富民政策,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劳动教育研学产业,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各项产业更加兴旺,村民更加富裕。2023年,南沟村村集体收入达63万元。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们要时刻主动担当作为,把南沟村建设好、发展好,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本报记者 陈宏江整理)
本报记者 陈宏江 琚鹏飞 王姿颐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小艳
安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青花 张志林 潘燕燕
万物并秀,山川披绿,陕北风光无限。
4月15日,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顶的千亩苹果园,一簇簇白里透粉的苹果花开满枝头,迎风轻舞,带来阵阵清香。
“花开得这么好,今年指定是个丰收年。”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在一旁扳着手指算起账,“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2万元,达到2.15万元。”
10多年山村巨变,南沟村收入节节攀升,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沟村,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
“总书记对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老乡们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这让我们深受鼓舞。”张润生说,“我们要坚定抓苹果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说一千道一万,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
苹果,承载着南沟人的致富梦。南沟村的改变,也源自山梁高处的这片苹果园。
在南沟村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区,果农赵永东忙着疏花、拉枝。他动作熟练,时不时还指导一旁的村民。
“春季果园管理环节多,要格外上心。只有管理到位了,苹果的坐果率和质量才能提高。”赵永东说。
10多年前,这里还是荒地。彼时,村民广种薄收,入不敷出,“出行难、娶媳妇难、干事难”成为南沟人的贫困标签。
“现在大不一样,村子变美了,产业也多了,人气更旺了。”村子的变化,赵永东看在眼里。他至今仍记得前任驻村干部张光红的话,“说一千道一万,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
2011年,张光红来到南沟村。对村情进行一番“把脉问诊”后,他决定在南沟村发展苹果产业。“只要村民人均种两亩苹果,致富就不愁了。”张光红说。
“我是延安农校园艺专业毕业的,知道延安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张光红说,他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种苹果的收益是种杂粮的好几倍。
说干就干,张光红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上山修路、除草整地,引导村民种果树,帮助有果园的村民规范管理果园。
2012年,南沟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实现了苹果产业全覆盖。有些果农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此后,南沟村推进“三变”改革,通过村企合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土地资源,建起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如今南沟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160亩,人均3亩。”高桥镇人大主席、南沟村驻村干部尚文景说,“南沟村的苹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关键是推广了现代农业技术。”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考察时,得知南沟村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
水肥一体化滴灌解决山地缺水及肥力问题,防雹网给果树穿上“防弹衣”,山地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治,果园绿肥豆菜轮茬增肥……小小一颗苹果,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
“去年以来,我们应用新技术,通过老园挖改、新品种补植、高接换优等措施,带动全村果园优化升级。”高桥镇果树站技术人员庞涛说。
在示范园区的带动下,不少南沟村村民主动改造老果园。“新品种果树管理方便,产量高,不愁卖。今年,我打算更换10亩矮化新品种,看看效果。”果农姬红林说,如果收益可观,他计划把家里的70亩老果园逐步换新。
在示范园区不远处的空地上,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赵继荣在进行延安山地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试验。
“我们在示范园区开展山地苹果砧木和优质新品种引进及示范等6个课题研究,并长期开展技术服务与培训,示范展示先进生产技术。”赵继荣说,专项课题将在明年年底完成,推动延安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起来了,南沟村越来越好了,在外打工的人也慢慢回来了。“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家门口能挣着钱,谁又愿意漂泊在外呢?”“80后”张忠说,2017年,看到南沟村发展势头强劲就决定返乡。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如今已是村委会副主任的张忠信心满满地说,“我计划明年流转20亩地搞苹果种植示范,还要创建青年创业园,号召更多返乡青年投身苹果种植业,干一番事业,助力乡村振兴。”
“景区‘火’了,村民的日子更‘旺’了”
舞狮、油菜花海……“五一”假期,延安南沟景区的游玩项目“上新”了。
“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曾经是南沟村村民挥之不去的“黄色哀愁”。现在的南沟村已发展成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知名“打卡地”。
走进南沟村,一眼望去,天空明净,山峦叠翠,民居整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向山顶景区延伸……
2015年,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南沟村2.2万亩土地,启动建设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如今南沟的发展势头正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艳说,“我们积极创新形式,确保景区月月有活动。”
清明假期,南沟景区首届“杂技花潮节”便火了一把。
自行车高空炫技、高空走钢丝……精彩的杂技表演让游客大开眼界。活动开幕首日客流量达2万余人次。
“游客太多了,那几天车从山顶上的停车场沿着公路一直排到山脚下。”张润生边说边指向远处的村道,“景区‘火’了,村民的日子更‘旺’了。”
“在南沟村,哪儿都能赚钱。”一旁的村民李佼利笑着说,“我在景区负责餐饮,妻子在景区打零工。在家门口就业,就是一种幸福。”
为支持南沟村产业发展,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南沟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引导下,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育研学旅游新业态,打造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黄土风情文化、自然绿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研学项目,吸引来一批批游客。
“多少人的团?”“我们可以提供‘菜单化’定制课程。”……4月以来,南沟村劳动教育研学迎来“旺季”,魏艳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4月24日,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近千名师生走进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展“传承农耕文化 弘扬劳动精神”实践活动。
微风和煦,花香扑鼻。同学们唱着欢快的歌,奔向田间地头。整地施肥、起垄覆膜、下种覆土……同学们跟随农艺讲师认真劳作,体验农耕的乐趣。
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先后被评为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安塞南沟教育培训综合实践基地已累计接待省内外研学学子2.6万余人次,单日高峰期3600余人次。
在魏艳看来,南沟村发展劳动教育研学,优势显而易见。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是现成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里还有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农艺讲师。
“村民都是种地的‘好把式’,自然就成为农艺讲师。”魏艳说,在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中,不少有才艺的村民还当起剪纸、民歌课堂助教。
当过民办教师的赵永东,如今干起了老本行,解锁了农艺讲师“新身份”,给前来参加劳动教育研学的学生讲农耕文化和农田劳作技巧。
“让孩子们知道粮食从哪里来,感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这样的研学很有意义。”赵永东说。
2023年,赵永东收入非常可观,靠着种植苹果,收入超过10万元,在苹果园区务工收入3万多元,讲课收入1万多元。
“我们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村里挣钱的路子多,我们朝前奔的劲头更足了。”赵永东说。
随着研学人数日渐增多,魏艳提出与村民开展住宿联营,建立更加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我们对村民的9院27孔窑洞进行了装修改造,通过租赁或共同经营的方式,将闲置民房利用起来,让村民收入更高、公司发展更有保障。”魏艳说,去年,公司接待研学学生8万余人次。
现在的南沟村,农文旅融合搞得红红火火。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劳动研学已成为拉动南沟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昔日“穷山沟”,今日“幸福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南沟村,成为这座小山村蝶变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把富民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4月15日,村民马金图起了个大早,开着三轮车,沿着平整的产业路赶往果园。
马金图有30多亩山地果园。清园、上肥、打药等农活全靠他和老伴两个人完成。
“果园里一年到头都有活。现在产业路修通了,我们能开着三轮车、带着各种农机具进园干活,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方便多了。”马金图说。
同样因产业道路改善受益的还有马金图的弟弟马玉图。他和哥哥一样,经营着几十亩果园。
“村里产业路修得好,果商收购苹果的车能直接开到地头,我们联系果商都更有底气了,不愁没有销路!”马玉图说。
道路通,百业兴。路,曾经是南沟人的痛——10多年前,南沟村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通村土路,人们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
2013年夏季,一场罕见的大暴雨冲毁了南沟村的所有道路,也给南沟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好的发展路子需要强有力的“主心骨”引领。村民邀请在外打工多年的“致富能人”张润生回村带领大家重建家园。
出任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后,张润生带领村民一边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治理;一边推进“三变”改革,发展现代农业。
“干群齐心,敢闯肯干”的氛围深深感染了从南沟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张维斌。张维斌帮村民盖起了新房子,谋划了通村道路,建成一条长超过3公里、宽10多米的通村道路。此后,南沟村干部群众做起“路文章”,修筑了多条产业道路和村组道路。
沿着村道漫步,宽阔道路两旁绿意融融,花团锦簇。站在南沟村的山头看去,道路如丝带般串起村组、景区、果园。
产业因路而兴、生活因路而富、乡村因路而美。条条大路成为激活南沟乡村旅游的“新引擎”。
“如今的南沟村,房子整齐道路宽,电灯连串串,谁不说好!”马金图感慨。
“路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要发展乡村旅游,村子环境不好谁会来?”张润生总是这样问自己。
党员示范引领,大家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村子一天更比一天美。
2023年,南沟村实施了小南沟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湫滩子村民小组道路硬化项目,修建了小南沟村民小组过水桥,让群众每一步都走得舒心安心。
1565米砖侧铺路面、515.5米浆砌石挡、150米浆砌石水渠……这一个个不起眼的数字,实实在在改变了南沟村的人居环境。
76岁的村民高文英站在村道旁新建的凉亭下感慨地说:“前些年,路不通,没产业,娃娃们长大一个跑一个,村里没人气,还发展啥嘛。现在好了,路修好了,出门一脚平。环境美了,大家心里头也更敞亮了。”
“我们将继续完善水头、杏树窑则、梨树沟等部分村组的基础设施,同时对景区沿线的部分老旧广告牌进行更换。”南沟村第一书记康蛟宇说。
“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在南沟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就是一次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80年前,共产党员张思德在距离南沟10多公里处的洛平川村烧木炭时牺牲。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如今,安塞区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打造“张思德文明服务+”品牌,将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等方面。
南沟村吸纳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热心村民组建起张思德文明服务队,开展产业技术指导、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人居环境整治等服务,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作为“新生代”村干部,张忠深知重任在肩,先后前往杭州、宝鸡等地参观学习基层治理经验,立志让南沟村变得更好。
“我们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把富民政策落实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让南沟村的乡村振兴‘蓝图’变‘实景’。”高桥镇党委书记高飞说。
“南沟村的山是绿的,水坝里的水是清澈的,早已没有了老照片中千沟万壑、黄土飞扬的模样。我们从中能够更直观感受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非常震撼。”一位游客曾在南沟景区的留言本上留下这句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沟村的山梁上,这10个红色大字是南沟蝶变最生动的注解。在黄土高原上,一个个小山村正在续写新的绿色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