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凝聚共识——第六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成果丰硕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31 08:18
“仪式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能与这么多两岸同胞一同参与,我倍感亲切。”10月29日,在黄陵县,来自台湾台南的青年学生凃馨宜站在祭祀人群中,目光追随着依古礼进行的祭祀轩辕黄帝仪式。
此次祭祀活动恰逢第六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期间。10月27日至30日,11场分项活动接连在陕西多地展开——从古城西安的开幕盛会,到榆林的汽车产业圆桌会议,从杨凌的农业合作恳谈到咸阳的青年沙龙,两岸代表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合作中凝聚共识。
文化交融:从根脉认同到情感共鸣
文化认同,始终是两岸同胞最深厚的共同精神底色。10月30日,从事文创产业的台湾青年李哲豪与40余名台湾青年一同走进西安翠华里园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文化溯源之旅。
面对珍贵的文物与厚重的历史,李哲豪感慨道:“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虽然隔着海峡,但两岸同属一个文化根脉。”
两天前,在咸阳举办的“情融渭水·筑梦未来”交流活动中,参访团先后走访乾陵博物馆与袁家村,在千年石刻前、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中,感受历史与当下的交融共生。
“我从小就想亲眼看看祖国大陆的人文风光,这次来到这里,比想象中更加亲切。”台湾青年代表龚彦文说。
这种由文化认同引发的情感共鸣,不仅存在于参访过程中,更融入与会代表的日常交流。茶歇间隙、会后交谈,两岸青年常自发聚拢,从方言俗语到节庆习俗,从地方美食到生活趣事,交谈轻松而真诚。一次次坦诚的对话,拉近了两岸青年的心。
产业共振:从技术互补到务实合作
本届大会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关键领域,推动两岸产业对接走向实质化合作阶段,展现出从技术共享到产业共赢的清晰路径。
“陕台两地在半导体领域互补性强,陕西具备人才储备与研发平台优势,台湾长于应用创新与市场转化,双方合作空间广阔。”芯来科技西安公司总经理杨泽卫表示。在西安举行的两岸半导体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上,与会企业围绕成熟制程优化、先进封装技术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产业协同发展经验。
新能源汽车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合作势头。在榆林举办的汽车产业生态圆桌会议上,速豹科技首款纯电动重卡“黑金刚”成为关注焦点。该车型搭载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实现36分钟快速充电、300公里续航能力,引发台湾企业代表的浓厚兴趣。
两岸企业家峰会智能装备组召集人苏波表示:“陕西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台湾在零部件研发与电子信息领域积淀深厚,双方可携手拓展海外市场。”
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同样成果显著。在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陕台农业合作恳谈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示了最新的种业创新成果,杨凌示范区分享了累计推广良种超亿亩、年经济效益达230亿元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给台湾企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大会推动多项合作实现从意向到落地的跨越。铠旸光刻胶等4个重点项目正式发布,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联盟西北代表处与西交一八九六孵化器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陕台产业合作进入务实推进的新阶段。
青年携手:从初识到深度互动
10月28日,“情融渭水·筑梦未来”咸台青年考察交流活动在咸阳举行,为两岸青年搭建了深度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在咸阳高新区数字会客厅举办的“我们的未来”创业创新沙龙上,50余位青年齐聚一堂,围绕创新创业展开热烈交流。
沙龙活动中,咸阳市相关部门详细介绍了招才引智政策与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咸阳高新区重点分享了支持台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孵化经验。这些务实举措引发了与会青年的浓厚兴趣。在经验分享环节,咸阳市创业青年代表刘攀感慨:“创新创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陕台青年合作有无限可能。我们期待与台湾青年携手并肩,将个人理想融入两岸发展大局。”两岸青年就文创开发、科技转化、市场拓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结束后,与会青年纷纷互留联系方式。一位活动组织者表示,年轻人之间的自发交流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合作火花。
从黄帝陵前的文化溯源,到创新车间的技术碰撞,再到青年沙龙的思想交锋,陕台融合发展在多层次、宽领域维度上迸发出蓬勃活力。(记者 郑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