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旱情等挑战,陕西各灌区多措并举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 水润田畴促丰收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9 07:48

面对旱情等挑战,陕西各灌区科学统筹,多措并举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

水润田畴促丰收

8月15日中午,在泾阳县三渠镇三渠村白家组的玉米地里,汩汩水流浸润农田,让玉米苗“喝”饱了水。

“往年浇两遍水就够了,今年看样子得浇3遍才能保收成。目前正处于玉米灌浆期,急需灌溉,多亏水及时到位。”村民周宗军说。

周宗军今年种了10亩玉米。尽管今年天气干旱,但玉米长势良好。

省泾惠渠灌区夏灌工作启动以来,由于河源来水较少,供需矛盾突出。为此,灌区严格水源调度管理,采取轮灌方式,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

8月上旬,因泾河涨水,河源含沙量较大,一直无法灌溉。8月13日,泾河河源含沙量开始下降。次日,省泾惠渠灌溉中心开闸引水,安排各管理站做好用水准备工作,及时开斗灌溉,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灌溉用水需求。

省泾惠渠灌区是陕西省直五大灌区之一,不仅承担着西安、咸阳、渭南3市626个行政村的农灌用水任务,还承担湾子水厂等处的供水任务。

“面对灌区遭遇的严重旱情挑战,我们组织多支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演示、发放资料、帮农户算节水效益账等方式,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强化用水全过程管理,实现科学精准用水,同时努力提高供水效率。”省泾惠渠灌溉中心灌溉科科长杨新利说,为缓解农灌与城市用水高峰叠加的矛盾,中心全面启用了前期建成的抗旱井。同时,主动与灌区地方政府及水利部门协调,统筹调配灌区其他水源,有效补充农业灌溉用水。

截至目前,省泾惠渠灌区累计完成夏灌斗口引水300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180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灌区农田、特色产业及受水城市的用水需求。

8月9日晚,省交口抽渭灌区夏灌第三轮用水启动。

连日来,面对渭河、泾河流域多次降雨,河源含沙量居高不下的现状,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加大人力和机械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河势变化,不断优化渠首抢险方案,全力做好渠首疏浚清淤保灌工作。

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持续加固临时拦河坝,抬升闸前水位,有效疏通、扩大进水流道。

当前,省交口抽渭灌区河源来水相对稳定,渠首河流控导有力有效,渠首站10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开足马力引水,实现了能抽尽抽、能抽快抽。目前,渠首抽水流量达35立方米每秒,日灌溉农田3万余亩。

“7月下旬以来,灌区一直没有有效降雨。我们的灌溉试验站定期测定土壤含水率,观测降雨量、蒸发量和作物苗情,发布农作物用水提示,指导群众科学用水。结合灌区雨情、水情和旱情,多措并举保障灌溉用水。”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韩延安说。

8月14日,大荔县两宜镇北健村村民张五德正在冬枣大棚里灌溉。

“村里有蓄水池,打开阀门就能给自家地进行滴灌,就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用水量也节省了不少。今天这次灌溉是为了在采摘完后让果树恢复元气,以保证在冬季封棚前所需的水分。”张五德说。

为确保夏灌工作顺利进行,灌区运用卫星及无人机遥感技术动态监测旱情和墒情,依据作物需水规律精细调配水量,适时调整各泵站引水流量,有效避免了高温干旱导致的作物缺水。

针对上游降雨导致河水含沙量增加的情况,灌区实行24小时渠道巡查,严防淤积险情;组建机电抢修突击队,确保供水线路畅通无阻。

当前正值夏玉米灌浆期、春玉米成熟期及苹果等经济作物果实膨大的关键期,用水需求旺盛。

“雨后持续晴热高温,加剧了土壤失墒和作物蒸腾,灌区迎来了新一轮用水高峰。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和群众需求,时刻准备加大引水流量,全力以赴保障灌区农业生产。”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李焕新说。

目前,东雷抽黄灌区玉米二轮灌溉已基本完成,第三轮灌溉正有序展开,上塬流量稳定在12.3立方米每秒,日浇地约1.2万亩。

今年夏灌启动以来,宝鸡峡灌区面对春夏连旱形势,抢抓苗期、拔节用水关键节点,集中一切可利用水源,精心组织、科学精细调配,全力以赴抗旱保粮。

截至8月13日,宝鸡峡灌区夏灌累计完成斗口水量9607.85万立方米,完成灌溉109.93万亩次。

目前,全省夏灌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大灌区精准研判、科学调度,引水、调水、用水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同向发力,全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徐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