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丨以文传声,建设中国形象立体传播样板——陕西干部群众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谈落实话举措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9 07:38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陕西秉持包容开放,与时偕行,用文化同世界对话交流,用富有陕西特色、彰显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和活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以文传声,着力建设中国形象立体传播样板。这为增强主流媒体传播能力、强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陕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做精做优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品牌,讲好陕西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意见》提出,深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精简精办报、台、网、端、微,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传播全流程,完善省市县纵向贯通、海内外一体联动的融媒体传播矩阵。

陕西日报全媒体指挥中心主任贺小巍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今年以来,陕西日报社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整合资源要素,逐步精简报纸版面,推动实现宣传主阵地由传统纸媒向移动端的有序转移。同时,聚力人工智能、数字传媒、网络安全等数智赋能相关产品、场景的研发和应用,强化科技赋能和技术支撑,全面提升传播效能,在互联网和移动端的舆论场中,推出更多正能量、热度高、接地气、传播广的好报道、好产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党报力量。”

参加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镇巴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黄娟第一时间向同事传达了全会精神。对《意见》中提到的“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链接政务、服务和商务,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等内容,她颇为关注。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素有民歌之乡、红军之乡、苗民之乡的美誉,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镇巴县独特鲜明的文化魅力。黄娟表示,将继续守好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同时深度对接县域优势资源,从文化、生态、产业3个维度建立文化与传播的“镇巴标识”,以融媒产品弘扬优秀文化、推广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从主题宣传到重大战役,从典型宣传到突发事件,我省各大媒体把新闻现场变为融合报道的竞技场,正能量、热度高、传播广的融媒体产品百花齐放。

《意见》提出,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更多优质内容、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主阵地汇集。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中心主任史宝军表示,将以守正创新之姿,着力提升网络精品创制能力、平台账号运维能力和渠道聚合传播能力,在移动互联网主战场上,形成全天候、多平台、破圈层、广覆盖、大流量的主流舆论场。同时,夯实技术赋能基础,以用户思维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移动优先策略,确保优质内容精准触达更广泛人群,并着力培养具备全媒体思维、精通网络传播规律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动能。

参加此次省委全会的陕西国际传播中心主任王冬,对《意见》中提到的“发挥陕西国际传播中心总抓手作用,统筹全省外宣资源,推出系列国际数字传播产品,做亮‘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等外宣名片”感触良多。他表示,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展国际传播有良好的机遇。

王冬说:“我们一定会统筹好各方资源,优化叙事内容、创新话语表达,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更加精准、有效地展示陕西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会强化渠道建设,扩大国际传播路径,全力统筹运营好全省最大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矩阵,通过发布高质量内容,与海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提升陕西在国际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意见》提出,推进“文化出海工程”,加强文物、文艺、民俗等对外展览展示,定向推动优秀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微短剧、演艺等走出去。

在我国和巴基斯坦均已播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第一季《一路千年》,通过采访百名亲历者,真实记录喀喇昆仑公路的修筑历史,向国内外观众诠释了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目前,聚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第二季《工者伟业》正在拍摄中,预计明年上映。”省友协理事、《从西安到瓜达尔港》导演白志军说,“我还在筹备一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合拍的纪录片《从西安到里海》,讲述陕西企业‘走出去’的故事。此外,我将在国外组织茶文化推介会和影视文化进社区活动,以纪录片为媒,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合作。”

记者 李羽佳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