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文博大省如何实现博物馆与民众的“双向奔赴”

来源:西部网 2024-05-18 14:23

618d16e92c01493841088f48a76ebcf5.jpg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其中,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eb909023917fc84724394f6a87043e40.png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开幕。

作为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陕西被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大省。截至目前,陕西省登记备案博物馆354座,其中一级博物馆15家。全省博物馆中,包括文物系统176座、国有行业系统62座、非国有博物馆116座。全省平均约11.2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从 “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眼下,参观博物馆、逛一次展览、听一场讲解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外出的目标选项。陕西各个博物馆也频频出招,推出新颖体验、文创产品、数字文物等,让文物资源“活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及其创新伟力,为陕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流量”与“留量”兼得。

92b3d541008ba15ae0958ba48dfefaf1.jpg

今年的“五一”假期,陕西省各类博物馆参观热度不减。相关数据显示,5天时间里陕西省文物局直属博物馆共接待观众约40.73万人次。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约5.42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观众约28.87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观众约2.47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观众约2.82万人次。

博物馆旅游的火热,体现了游客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反映出民众对丰富文化知识的执着追求。而当下,“有文化的休闲”正在取代“走马观花式参观”,泛泛而谈式讲解已经无法满足文博游需求,学者型讲解方能“解惑”“解渴”,进而赢得游客尊重和认同。

535b0145a8f50971a4e747970d433ee4.png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不久前,西安导游“芥末”王钰因其深厚的知识底蕴、新颖的讲解角度,介绍了很多关于兵马俑的“冷知识”而走红网络就是最好的印证。很多网友感慨道:“导游就该这样博古通今!”“一个导游硬生生干成历史老师!”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向公众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如何把博物馆“冷知识”变城市“热文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近年来,陕西成立了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文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年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教育活动上万场次。同时,还建设了首批25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施行“七个一”发展思路。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博物馆历史文化进校园”试点省,与教育、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优秀文化“六进入”活动,形成了常态化公众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特色研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博物馆教育工作方法。

89ab1d1890cb80a8da4ad628efee4c4e.jpg

“哇,我们飞起来了!”“快看,这是‘张骞’,这是‘蔡伦’!他们在向我们招手呢!”在汉中市博物馆拜将坛馆区,青少年研学体验中心3D裸眼四折幕情景演绎为孩子们提供了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高清影像及数据采集,以数字化虚拟展示方式,为观众营造如临其境观赏唐韩休墓壁画的全新体验。观众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近距离、全方位”观赏感知唐代壁画的精彩。

……

401e689993d3755d360ee69bf04fdfd4.png

韩休墓壁画虚拟展截图

这些场景都是博物馆探索数字技术应用的集中缩影,也是数字技术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涉及4个方面: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场景、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沉浸式体验新路径、消费主体变革新需求。”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李君轶表示,以科技赋能的文旅体验模式在持续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场景化的体验空间。同时,消费主体对于文旅市场的需求变化也让数字文旅有了更新颖的表达。

bbfd615d402121ca9867be1efa27b778.png

韩休墓壁画虚拟展截图

近年来,在5G、VR、AR等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博物馆的游览方式发生了改变,陕西各地博物馆正通过强大的创造力不断推陈出新、自我迭代,让历史场景生动再现,游客可以更鲜活、更沉浸地与文物展开“时空对话”,体会“眼前皆是周礼秦制,梦里回味汉风唐韵。”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陕西着力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纳入新基建。统筹规划全省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推进陕西数字博物馆地市分馆建设,发挥陕西数字节点功能和作用,实现全省博物馆物质形态与数字形态的共融共通,打造涵盖省域内所有博物馆的陕西数字博物馆矩阵,实现博物馆在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方面的突破性发展。

c8c62da3c8db8a24f6deb1926fa5c119.jpg

如今,博物馆不仅“颜值”越来越高,还不断拓展着线下产品的供给,打开方式越来越“潮”:体验“剧本杀”、奇妙夜,策划开展联名展,“顶流”文创带回家……花样翻新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走进了百姓生活。

随着近年旅游市场的火爆,中心商圈人气更为高涨,在西安,越来越多的商业街区与各个博物馆举行联名展,用创新形式创新场景,打破传统博物馆观展模式,提升了西安城中各类博物馆的知名度,让游客和市民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是博物馆”的惊喜感。

1d824614247b5ad3232388d95e285a34.png

“兵马俑”雪糕

让博物馆文化走出“方寸”天地,融入城市烟火,博物馆与商业街区联合策展只是缩影。面对逐渐年轻化的游客群体,陕西各家博物馆在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同时,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趣味互动、夜游探宝、各类研学课程深受游客欢迎。在陕西考古博物馆,游客们化身大侦探根据线索抽丝剥茧,寻踪觅迹,破解谜题,找到对应的遗迹;在乾陵博物馆,结合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壁画,学生们在观展的同时,还能现场体验壁画临摹技艺;唐妞公仔、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挂饰、可以吃的“兵马俑”雪糕,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成为“网红”……在文旅融合下,民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展览,而是“有滋有味”的体验。

为一座博物馆而奔赴一座城,博物馆无疑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文旅经济效益的最佳载体之一。陕西历史底蕴丰厚,文物数量众多,各类博物馆多元共生,写好博物馆与民众的“双向奔赴”这篇文章,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用文化“入圈”带动文物“出圈”,方能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文/李卓然 编辑/张锦茹)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