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稳经济,这个现象不可忽视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8-24 08:45

郊游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已经根植于现代城镇家庭日常生活日程,并作为生活质量与品质改善的重要活动和日常生活安排被重视和关注。

近些年来,郊游现象和活动对于生活在城镇居民来讲,已经成为周末生活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改善生活氛围与环境的理想栖息地。郊游这种活动或现象,近些年不断地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特别是在大中城市周边尤为凸显。这也是城郊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郊区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极大改善的必然结果与实践证明。也是形成郊游经济的重要因素和组成部分。同时,悄然成为经济增长的潜在和显现新动能。

这种现象,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化和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剧增,将得到不断繁荣和发展,也必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郊游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记载,也有历史发展进程中局限性和阶段性。总体讲,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越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并随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不断延续和演变。记忆中“踏青”、“踏春”、“春游”、“秋游”等类似于城郊休闲散心的方式,就属于这类。其本质和我们通常说的旅游性质相同,也是一种户外运动性质的休闲模式。在空间距离上,离家或城镇相对较近。在现代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与环境下,一般在1小时左右的里程范围内。同时与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或景点的环境相一致。能够满足休闲娱乐或散心健体等心愿的场地或自然环境场景。

从近些年来,城市周边郊游现象观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群体结构。以居家、亲子、亲朋、同学、战友、组团等结构为主;

二是主要形式。休闲、散心、养性、交际、聚会、娱乐、健体、修身、运动等;

三是交通工具。家庭轿车类、摩托类、自行车类、公交类;

四是活动形式。散步、爬山、赏景、娱乐、自助聚餐、农家乐、民宿乐、钓鱼、农耕体验、基地参观等;

五是活动装具。户外防晒防冻服饰等防护品饰,手杖等助力装备,户外运动或休闲服饰及附属品,帐篷、野炊用具等;

六是安全保障。交通工具维护及应急设施设备、照明、牵引、标识、雨雪防护、医疗应急包、饮用水、备用食物等;

七是计划经费。必要消费性资金保障,或电子支付货币准备;

八是场景选择。可游玩的山水林田湖草、湿地、文化遗址、自然景观、村落文化遗址、宗教庙宇、气候和环境较好人造景观等;

九是时间区间。一般在周末,具备1-2天时间内,也叫周末游;

十是环境改善。近些年来,郊区/野的交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治理、社会文明、自主建设等均有了较大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等优越性凸显……是近郊短时旅游选择的首要打卡地。

透过郊游这一现象观察,反映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即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并向更高阶段迈进。正如马斯洛理论逻辑阐述的那样,在解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后,迈向归属与爱的层次,同时尊重需要得以实现。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水平,值得我们珍惜和呵护来之不易的和谐安定的环境。

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中国推进“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有效地统筹协调了城乡资源互动互通互惠。特别是交通道路、网络通信、土地管理、水利设施、自然灾害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人文环境提升等持续的投入大量的沉默成本建设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淀了丰厚的物资基础和资产,有效激发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活力。郊游就是一个时点性旅游经济典型例证。

站到经济领域观察:

一是乡村基本建设投资加大。主要涉及交通道路、基础设施(水利、电力、通讯、基站、应急等)、灾防、水库等建设,有效调动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与参与,凝聚民营资本对乡村振兴建设信心,改善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生态环境治理。植被修复和保护、绿化扩大、村容整治、“厕所革命”、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管理等措施实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基础性投资,有效带动乡村环境治理效能和水平,为加快乡村经济健康发展,改善了营商“硬”环境。

三是人文环境改善,非遗文化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及健身活动场所的建立,秧歌、广场舞、杂耍等群体活动增多,民族或区位性非遗文化活动等,为恢复文化传承活动赋予现代元素,乡村文娱特色活起来,有效带动了消费和需求,刺激民族产业的发展,激活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力,在营造“软”环境中,刺激和拉动消费。

四是推进“农家饭”走向商业化。通过郊游行为活动,有效带动民宿、农家乐、野炊、野营等郊外服务产业兴起与健康发展,推进和提升了乡村第三产业品质,有效促进了城乡消费互动互补互通加快,调动了乡村游规模扩张积极性,增加和提高乡村居民收入和就业率。

五是农副产品有效经营。郊游有效地带动了农副产品经营活动性生产和销售,提高了现场带货、电商、团购、网购等农副产品销售效率和效益。同时,有效督促农副产品品牌意识和质量提升,也给农副产品生产和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推进了农产品季节性和时令性生产种类、产量、途径、方法、价格、物流、仓储等规律掌控,促进了农业生产动能提升。

六是加速郊区金融的发展。郊游活动周期性,也为金融服务业提供定制型服务产品推广(支付活动、额度、种类等),以及网点、站点等设计与布局的优化,有效推进和带动乡村金融市场和产业多元化多样性发展。

七是间接影响交通工具选择。在自驾游中,随着郊外游的兴起和发展,郊外游也成为家庭或私人购买车辆种类、品质等重要参考依据,隐性对汽车销售、种类、车型等都有影响。

郊游这种行为所带来和影响的经济区域性或区位性发展不可忽视。其现实和潜在经济动能或产业活动要素建设与发展值得挖掘与探索。从2020年统计数据观察,中国31个省会城市、293个地级市、1817个县(市),涉及城镇人口9.02亿人。城市和人口数量庞大,人口流量和消费量可想而知。

从2021年收入观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长7.1%,有效地支撑了服务性消费(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奠定了郊游活动基础。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居民收入增长。当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增长9.7%。

从2021年居民消费观察,收入的增加给消费提供信心和保障,当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增长11.1%。也带动和激活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与改善,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增长15.3%。

从国内旅游看,2021年全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游客23.4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游客9.0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增长31.0%。其中,城镇居民游客花费23644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游客花费5547亿元,增长28.4%。这种行为活动,有效刺激和提升了全民旅游意识,带动旅游产业加速发展,以及服务性消费提高,推动了旅游性消费增加。反映了郊游的“蝴蝶效应”与“鳗鱼效应”叠加刺激和带动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完善、构建和发展。

从汽车消费观察,2021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6246万辆,较2020年增加1852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15732万辆,较2020年增加1059万辆。私人拥有车辆在反映家庭收入提高和生活品质改善外,与旅游或郊游的期待与满足有着较强的意识和意愿相关。也成为拉动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从这个角度观察和体验,郊游行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目前,跨境旅游逐渐放缓,但人们的旅游意愿和修心养性、自我健康修复的意识没有减弱,域内或区位性郊游成为大家首选。同样,在疫情环境和制度的影响下,外出散心、休闲等意愿的释放,寄托和选择在郊游的意愿更多更大,并有效地推进了休闲游、观光游、体验游、采摘游、农艺游、主题游、运动游等以农业农村为主要载体的近郊旅游态势向好,同时,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郊游所带来的经济活动与效益,目前没有明确和规范的统计制度进行核算,但以上数据和直观现象足以说明发展郊游经济的潜能和历史与现实的贡献。郊游经济必将承担起缩小城乡差距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金石,是推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也必将成为区域经济或区位乡村振兴重要支撑和有效牵引,甚至是强劲动能。

(作者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