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兴业,培育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陕西干部群众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谈落实话举措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8 08:18

八百里秦川,五千年胜地,文化是陕西的战略性资源、标志性名片。近年来,陕西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升级产业体系、培壮经营主体,聚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着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以文兴业,着力建设人文经济融合创新样板。这为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集群、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指明了发展方向。

陕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坚持“文化+百业”“百业+文化”,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交融共兴,培育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会后,省文旅厅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表示,将按照《意见》部署要求,以目标导向、机制创新、精准施策为抓手,统筹推进产业升级、项目攻坚、企业培育、消费促进等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持续壮大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积极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精品演出、非遗展示等主题文旅活动,大力营造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旅游环境。

《意见》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提质增效。

近年来,陕西文旅热点层出不穷、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文旅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4.6亿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4139.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3%、8.10%。

三原县充分挖掘秦商文化、书院文化和红色资源,精心策划开展了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文旅活动。参加此次省委全会的三原县委书记赵俊强表示,将深入实施文旅融合重点突破行动,积极招引头部文旅企业,精心组织举办城隍庙文化美食周、半程马拉松等文旅活动、赛事活动,把文旅与体育赛事、休闲养生等结合起来,让文旅流量变成经济发展增量。

《意见》提出,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西安古城人文空间提升工程,聚力建设演艺之都、汉服之都、精品微短剧之都,打造世界古都活化利用标杆。

在陕西,文化IP赋能与场景体验的深度融合,正以全新姿态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成为文化消费新的风向标。《长恨歌》《赳赳大秦》《延安保育院》《天汉传奇》等演艺项目各具特色,爆款频出。今年上半年,陕西文艺演出共吸引观众920万人次,旅游演艺活跃度居全国第一。

“要主动对接市场,用市场机制激发文化生产力,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与旅游、商业、体育等加强融合,以打造‘演艺+百业’的产业集群。”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刚家斌说。

“数字+”带来的沉浸式新玩法为陕西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地宫探秘、墓室逃脱、车马巡游、兵马俑军阵……”今年暑期,全国首个基于大遗址的XR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帝国密码——秦始皇陵》面向游客试运营。这是陕文投集团重磅推出的“文化+科技+体验”项目,对秦始皇陵地宫进行了全景数字化、艺术化复原。

《意见》提出,“支持文化企业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的有效机制”“以数智赋能‘文学创作—舞台戏剧—影视制作—场景体验—文旅综合’全链条发展”。

参加此次省委全会的陕文投云创科技董事长金岩表示,目前,陕文投集团专注于“文化+科技”赛道,围绕资源的数字化、数字的资产化、资产的要素化,在人工智能数据流通等领域,打造新消费场景、提供新消费体验,将其转化成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从文旅融合到消费升级,从政策创新到数字革命,陕西积极探索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省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探索文化与农业、商业、旅游、体育、制造等行业深度融合路径,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应用,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经济同频共振,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见习记者 陈绮珠 记者 刘居星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