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作协副主席朱鸿:唐诗咏长安 蕴含中华民族融合智慧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5-11 11:55
朱鸿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摄
扫码荐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诗在今天,依然有着迷人的魅力。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主办、《西安晚报》承办的“千年一城韵 半部全唐诗——西安唐诗总动员大型城市文化公益活动”启动后,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少读者积极参与其中。省作协副主席、陕师大文学院教授朱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活动很好,很有创意。
朱鸿是著名散文家,他曾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散文创作影响颇深,而唐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朱鸿表示:“唐代经历了289年,定都长安,西安便有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当时九州无处没有诗,因为诗是进士科考试的必要内容,希望进士及第,就要会作诗。进士科考试,多在长安进行。即使不参加进士科考试,有了机会也会来京师。入仕、传教和商贸,不来长安不得大成。囯都让人向往,使人触景生情,尤其为了进士及第而在长安的活动,都可能以诗表达。咏长安的唐诗,之所以比咏任何一个都市的唐诗要多,这是其原因。如此咏长安的唐诗,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西安的文化资源。”
“千年一城韵,半部全唐诗”,朱鸿认为,唐诗咏长安,蕴含着中华民族融合的智慧,鼓荡着推动历史的力量,体现着建功立业的热情及多元、高雅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是中国人包括西安人的精神财富。“从唐诗咏长安的角度,表现西安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表现西安的文化自信,并通过对唐诗的激活,感受中国文明,继承和发扬中国文明,都有积极意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唐诗,朱鸿教授向读者推荐了三首他最喜爱的关于西安的唐诗,分别是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以及杜牧的《朱坡绝句三首二》。 记者 张静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朱鸿点评:此诗不算李白的代表作,不过它通过妇女的视觉,表现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秋天到了,妇女要为家里的良人,也就是打仗的亲属赶制征衣,遂在月光下捣布以缝衣。在艺术上,此诗尽是景语,也尽是情语,是情景交融。但长安的妇女却难免愁苦,所以她们希望尽快胜利,尽快收兵,这样,良人就不再奔赴沙场了。正是这首诗发出的和平之声,使它产生了社会意义,乃至世界意义。我的喜欢,也在于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朱鸿点评:这是韩愈的诗,呈水部员外郎张籍的。有两首诗呈张籍,我喜欢这一首。唐诗反映长安,罕有此诗之具体,之细致。天街就是皇城里的承天门街,在宫城承天门外横街至皇城朱雀门之间,一般人到不了这里。早春之际,小雨蒙蒙,虽然不是冬天,不过冬天的萧索还隐隐约约,所以树尚未绿,花尚未开,只有草的颜色,在小雨之中,才远远可见。天街的早春草色,是长安微妙的意象,这是我喜欢的理由。韩愈家世不盛,仕途坎坷,鲜见其愉快之情。这首诗有惊喜之感,固然是看到了早春草色所引起的惊喜,不过这种惊喜也带出了韩愈的一种欣然之情,仿佛总是忧戚和义愤的诗人,偶尔笑了。这是我喜欢的另一理由。
《朱坡绝句三首二》
烟深苔巷唱樵儿,花落寒轻倦客归。
藤岸竹洲相掩映,满池春雨鸊鹈飞。
朱鸿点评:这是杜牧关于朱坡的一首诗。它不是杜牧的杰作,也非唐诗中的名篇。我之所以喜欢此诗,是因为朱坡是我的邻村,距我老家仅有数里,颇为熟悉。杜家的别墅在朱坡,不过这还不是主要的。此诗之特殊,在于它表现了千年之前的一种生态。杜诗叙述得很清楚,朱坡一带,炊烟袅袅,青苔生巷,樵夫唱着歌回其家。一旦春来,凡岸爬藤,凡洲有竹,下雨了,池里水涨,有鸟游戏。人居环境显然很美,可惜这一切都在历史中消失了。诗固然使人产生沧桑之感,不过它更催人思考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人是否应该善待山川河流。此诗像一个标本,让我的思考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点,而且用上了自己的所闻所见,用上了自己的感受。基于此,喜欢了这首诗。
八个渠道推荐你心中的“西安唐诗”
壹 西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贰 西安晚报微信公众号
叁 西安晚报微博
肆 西安日报微博
伍 西安新闻网微博
陆 西安发布APP
柒 西安日报头条号
捌 邮箱8060239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