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接种疫苗 共筑免疫屏障——访西安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刘继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20 09:51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随之上升。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11月10日,记者对西安市疾控中心传控科主任医师刘继锋进行了专访,就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每年秋冬季节,流感就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接种流感疫苗如此重要?

刘继锋: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变异频率高,容易引起季节性流行。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显著降低个体感染风险,更能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研究表明,疫苗保护效力在60%到90%之间。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疫苗更像是一面“保护盾”,能帮助他们安全度过流感高发季节。

记者:请问哪些人群是流感疫苗接种的优先推荐对象?

刘继锋:通常将以下几类人群列为优先接种对象:

第一,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会显著升高。第二,6月龄至3岁的婴幼儿。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孩子首次接种流感疫苗,需要间隔4周接种两剂,才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第三,慢性病患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流感可能加重其原有疾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第四,医务人员。由于日常工作接触患者,感染风险高,且可能成为传播源,因此也是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第五,孕妇及6月龄以下婴儿的看护者。孕妇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且不会增加妊娠风险。婴儿看护者接种,也能间接保护无法接种疫苗的婴儿。

记者: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流感疫苗?

刘继锋:对疫苗中所含成分过敏,或曾有流感疫苗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禁止接种。此外,正处于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或发热的患者,建议痊愈或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对于既往接种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需由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接种。妊娠早期妇女建议谨慎接种。

记者:接种疫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

刘继锋: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30分钟。局部护理方面,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如果出现红肿,可以用干净毛巾冷敷;如果红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

全身反应方面,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症状,通常1天至2天会自行缓解。如果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

记者:居民可以去哪里接种流感疫苗?

刘继锋:我国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居民可以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单位进行接种。如果不清楚接种点的具体位置,可以电话咨询所在区(县)的疾控中心。

见习记者 王冰洁 记者 郭诗梦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