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研值”加速变“产值”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19 08:4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
渭南:“研值”加速变“产值”
11月13日,在渭南高新区的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北人”)装配车间,多辆卡车整齐列队,工人忙碌地将新下线的大型印刷机械装车发运。
“十四五”期间,陕西北人成功研发至睿系列4.0凹版印刷机、干法复合机等重点新产品。其中,至睿系列3.0、4.0凹版印刷机累计销售680多台,实现销售收入近13.5亿元。这些亮眼的数据的背后,是渭南市推动科研“研值”向产业“产值”高效转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渭南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加强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2024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8.8%,3D打印、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稳居全省第二。以陕西北人为龙头,渭南印刷包装产业已形成包含44家重点企业的产业集群,高端印刷设备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
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绿色新动能也在渭南大地澎湃涌动。今年4月,10辆白绿相间的氢能公交车在蒲城县投运。这些车辆依托燃料电池系统氢氧电化学反应驱动,全程仅排放纯净水,每辆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吨。这一变革背后,是陕煤集团建成的关中区域首座1000千克标准加氢示范站。该站为渭南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筑牢了关键一环。
更宏大的氢能布局正在加速展开。去年12月,“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国家重点研发示范项目启动,首批氢燃料电池重卡驶入干线物流通道;今年10月,江苏国富氢能与澄城经开区签约,将整合风电光伏资源,构建“绿电—绿氢—应用”全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渭南在关中氢能格局中的节点地位。
创新能量的持续迸发,离不开体系化的支撑保障。2024年,渭南创新成绩单格外亮眼: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50.27%,增速居全省设区市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4%,创历史新高,较上年提升0.4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
渭南企业创新前进的步伐为这份成绩写下了最有力的注脚。在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文静展示了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超大断面煤巷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该技术使单月进尺稳定在1500米以上,并通过远程操作将工人从高风险井下环境中解放出来。
大唐富平热电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武瑞告诉记者,企业正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建设输煤系统无人值守和智慧监盘项目,打造电厂“智慧大脑”。在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富平分公司,21台套老旧设备被淘汰,67台套焦炉关键设备完成升级,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政策精准滴灌激发创新活力。近期新出台的《渭南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实施市级重点产业链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首次提出对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并当年实质性开工的项目给予支持。同时,推出“揭榜挂帅”项目聚焦支持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三项改革”项目紧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来渭南转化落地;“科技人才”项目围绕产业链引育高层次人才,链式布局创新资源。
面向未来,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陈改萍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大创新驱动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贯彻落实惠企政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 陈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