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亚欧 共享未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侧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20 08:56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陕西西安。

11月18日,以“联通亚欧,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相约相聚在中欧班列(西安)始发地,共叙情谊、共商合作、共谋未来。

这场如期而至的开放盛会,为“钢铁驼队”驰骋提速加力、为亚欧经贸繁荣搭建“金桥”。

共享合作新机遇

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越来越多的亚欧国家,正因中欧班列而紧握合作之手。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跨越山海,驰骋不息,搭建起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塑造亚欧国际贸易运输新格局,促进了亚欧国家产业深度协作。

“白俄罗斯从首批集装箱运输之初就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已经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代名词。”白俄罗斯交通和通信部部长利亚赫诺维奇表示。

汽笛声声,“钢铁驼队”织就了联通中国境内128个城市,通达欧洲26个国家232个城市,以及亚洲11个国家100多个城市的国际运输网络。

在这张网络中,西安占据重要位置。“本届论坛在西安举行并非偶然”“西安已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论坛上,西安被频频提及。

站在对外开放前沿的西安,承担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中欧班列开行量。班列18条国际线路,西至英法、北通蒙俄、东达拉美、南联东盟,10天可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平均每天一列海铁联运班列从我国沿海港口出发、15列班列往返欧亚大陆,运载的货物品类增至90多类,年运输货值从4000万元升至910亿元,港口运力居全国陆港之首。

从“点对点”升级到“枢纽对枢纽”,从经贸合作到打造人文走廊,中欧班列(西安)吸引3800余家生产性服务企业集聚,为5.2万家国内企业和9.1万家境外企业全球布局提供产业链、供应链服务。

奔驰的中欧班列(西安),铺展出新时代合作共赢的美好图景。“今年,中国、土耳其与欧洲国家间的多趟常态化班列相继开通。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中间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土耳其交通和基础设施部国际关系司司长哈坎·阿尔斯兰说。

增进合作新共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承载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中欧班列,顺应时代潮流,应各国需求而生。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来自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嘉宾深入探讨中欧班列多元通道网络建设、高效安全运输以及“班列+”发展。

“我们正站在历史转折点上。数字化浪潮、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地缘政治变迁,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在这个背景下,区域物流枢纽已不仅是货物的物理中转站,还演变为全球智能供应链、绿色运输和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节点。”土耳其卡尔斯市市长申盖尔表示。

“今天的讨论远超运输和物流议题,关乎区域发展与共同进步。”格鲁吉亚与会嘉宾亦表示。

共建稳定、高效、繁荣的中欧班列,已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识。

本届论坛,与会嘉宾充分交流,增进共识,形成了涵盖中欧班列高效运输、安全治理、多元通道和创新发展四大领域的111项务实合作成果,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5个合作主体。

同心携手、共赴山海。提速增效的中欧班列,将为亚欧贸易更加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迈上合作新征程

论坛上,既有过往成就的展示、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有对未来发展的谋划。

“感觉很振奋、很受鼓舞。”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增强说,“西北院将积极深化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协同合作,推动中国电力标准、先进设备和技术成体系地走向海外,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央企担当。”依托中欧班列(西安),该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中亚、里海及外高加索地区。

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符合沿线国家人民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待。中欧班列(西安)领跑全国,构建起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为亚欧国家互利共赢创造更多机遇。

捷克梅特朗集团、德国跨欧亚班列运营公司、俄罗斯铁路商业资产公司等众多专程而来的企业,在论坛上自我推荐、寻求合作。16个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涵盖中欧班列平台共建、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等方面。

“我们和许多中国物流公司达成合作。”俄罗斯一智慧物流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阿卜杜拉耶夫说。

新老朋友携手迈向新程,将发展的共同愿景转化为一个个可期的合作项目,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经贸新格局。“我们特别希望与中方加强合作,为国际铁路联运提供更多便利,促进人员往来和所有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越南铁路局副局长阮进盛说。

展望未来,中欧班列仍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站在更高起点上,沿线国家携手共进,共同谱写亚欧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记者 杨晓梅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