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优品”出海忙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07 08:27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农产品出口不仅为农业产业带来了升级的契机,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今年1月至8月,陕西苹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41.6亿元,同比增长10.1%。为生动呈现全省各地在农产品出口上开拓国际市场、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创新实践,本报今日推出“‘三秦优品’出海忙”,多维展现陕西特色农产品通过全产业链建设和品牌化战略,加速出海“闯世界”的澎湃活力。
洛川:“红果果”加速出国门

10月18日,洛川优洛有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举办洛川苹果宣传推介活动(资料照片)。 通讯员 李进 摄
金秋时节,洛川县53万亩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采收机械穿梭其间;分拣车间外,一箱箱贴有“洛川苹果”标识的鲜果正陆续装车,即将发往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加拿大、阿联酋、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片黄土高原上的“红果果”正以“加速度”走出国门,成为陕西农产品出海的亮眼名片。
“以前种苹果靠经验,现在按出口标准管理,收入翻番!”10月30日,槐柏镇度古村果农路岁录拿着刚采摘的苹果,笑得合不拢嘴。他的40亩果园通过了出口基地认证,在企业技术指导下实施精细化管理。他说:“每斤比市场价高3毛,一年能多赚5万元,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洛川县,像路岁录这样受益于出口产业的果农不在少数。洛川优洛有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雷海燕熟练地给苹果套网套:“我农闲时来干活,一天挣150元,一年能挣两万多元,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
洛川优洛有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斌的办公室里,一张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合作商点位。“从2023年进军国际市场以来,我们的果品已出口12个国家和地区。”王斌指着正在建设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介绍,“新厂房已通过欧盟BSCI和美国FDA认证,投用后订单更有保障。”
“政策铺路、科技赋能,才能让洛川苹果走得远、卖得好。”洛川县苹果营销服务中心主任王艳说,目前,全县53万亩苹果园已全部通过绿色认证,还建成2400亩出口基地。在此基础上,县上不仅引导企业引入数字化选果线提升加工效率,还支持企业布局跨境电商,为苹果外销搭建多元路径。
据介绍,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洛川苹果出口量逐年增长。今年以来,全县18家出口企业已实现出口3985吨,金额达3692万元。
通讯员 李进
眉县:猕猴桃“圈粉”全球

10月27日,宝鸡太白山美源果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在包装准备出口的猕猴桃果脯。 通讯员 张祺 摄
10月下旬,降温天气给生鲜农产品仓储运输带来挑战,但眉县猕猴桃出口依然火爆。一颗颗“金果果”热销海外,在凉意中勾勒出火热出口图景。
10月27日,陕西金桥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刚采摘的猕猴桃经自动分选系统筛选、工人分装后,将出口至哈萨克斯坦。“我们通过与国外客户的沟通、洽谈,发现当地市场对猕猴桃的需求量在持续增长。为确保产品顺利出口,我们深入研究当地贸易政策,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果品出口方案。今年以来,我们出口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猕猴桃鲜果达600多吨。”陕西金桥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宝祥说。
近年来,眉县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持续推动猕猴桃走向国际市场。9月以来,该县出口猕猴桃及深加工产品总量达6900余吨,货值6782万元。除了鲜果销售,该县不断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的加工模式打破了鲜果销售的季节限制,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吸引了众多国外客商。
宝鸡太白山美源果品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焦凡指着待发货车介绍:“海外甜食需求大,我们主推的猕猴桃蜜饯及速冻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中亚等地区,日均发货20吨。这辆车上的28吨速冻猕猴桃干正准备发往德国。”随着海外订单纷至沓来,该公司已成为当地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代表企业。
近年来,眉县猕猴桃入选首批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眉县猕猴桃鲜果、猕猴桃果脯、猕猴桃花粉等产品,已远销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26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产业升级,眉县猕猴桃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2025年,全县种植猕猴桃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猕猴桃果品及加工品已成为当地80%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眉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金娥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培育优势品种,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品质,将眉县猕猴桃销售到世界各地。”
通讯员 张祺 赵向伟
眉县:猕猴桃“圈粉”全球

10月27日,宝鸡太白山美源果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在包装准备出口的猕猴桃果脯。 通讯员 张祺 摄
10月下旬,降温天气给生鲜农产品仓储运输带来挑战,但眉县猕猴桃出口依然火爆。一颗颗“金果果”热销海外,在凉意中勾勒出火热出口图景。
10月27日,陕西金桥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刚采摘的猕猴桃经自动分选系统筛选、工人分装后,将出口至哈萨克斯坦。“我们通过与国外客户的沟通、洽谈,发现当地市场对猕猴桃的需求量在持续增长。为确保产品顺利出口,我们深入研究当地贸易政策,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果品出口方案。今年以来,我们出口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0多个国家的猕猴桃鲜果达600多吨。”陕西金桥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宝祥说。
近年来,眉县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持续推动猕猴桃走向国际市场。9月以来,该县出口猕猴桃及深加工产品总量达6900余吨,货值6782万元。除了鲜果销售,该县不断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的加工模式打破了鲜果销售的季节限制,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吸引了众多国外客商。
宝鸡太白山美源果品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焦凡指着待发货车介绍:“海外甜食需求大,我们主推的猕猴桃蜜饯及速冻产品,主要销往欧洲、中亚等地区,日均发货20吨。这辆车上的28吨速冻猕猴桃干正准备发往德国。”随着海外订单纷至沓来,该公司已成为当地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代表企业。
近年来,眉县猕猴桃入选首批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名单。眉县猕猴桃鲜果、猕猴桃果脯、猕猴桃花粉等产品,已远销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26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产业升级,眉县猕猴桃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2025年,全县种植猕猴桃30.2万亩,预计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猕猴桃果品及加工品已成为当地80%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眉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金娥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培育优势品种,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品质,将眉县猕猴桃销售到世界各地。”
通讯员 张祺 赵向伟
富平:柿子香飘海外

10月27日,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将烘烤后的柿子进行包装。 通讯员 刘丹 摄
霜降过后,富平县曹村镇、庄里镇等柿子核心种植区的村民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10月27日,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柿饼加工车间,工人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加工柿饼。“去年,我们向新西兰、越南、迪拜出口柿饼7吨,市场反响非常不错,今年预计出口量将达12吨。”公司总经理乔彬彬说。
与此同时,富平县金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一凡正在召开公司内部会议,重点安排对外出口事宜。作为拥有15年柿饼出口经验的企业,该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为拓展海外市场筑牢质量根基。“2024年,我们完成韩国、美国口岸备案,首次直接与国外客户签约,实现了对外贸易的重大突破。”杨一凡介绍,“在渭南海关的支持下,2024年,公司向韩国出口柿饼80吨。今年,我们扩建了厂房,扩大加工能力,计划把对韩国的出口量提升至150吨,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富平有着“中国柿乡”的美誉,所制柿饼具有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的特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2021年富平柿饼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后,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富平柿饼已成功进入澳大利亚、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除了传统柿饼,柿子产业延伸出的创新产品“冰柿”,也成为海外市场的新宠。
相比于柿饼,“冰柿”加工工艺简单,经过削皮、烘烤、冷冻等工序就可以上市。“‘冰柿’兼具鲜柿的柔软和柿饼的韧性,爆浆流心、柿香浓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治国介绍。2024年,该公司加工的“冰柿”首次出口加拿大,为富平柿子开拓国际市场增添了新动能。
从传统柿饼的品质坚守到“冰柿”的创新突围,从依托代理出口到直接对接海外客户,富平柿子正以多元形态、过硬品质和完整产业链,让柿子香飘海外,书写地方特色产业走向国际化的亮眼答卷。
通讯员 刘丹
定边:“黑珍珠”出海记

11月6日,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俄罗斯客商洽谈业务 。 通讯员 卢云云 摄
10月28日,在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常菊蕊在银行系统上处理刚刚到账的一笔外汇款项。这笔款项是日本的一家公司购买荞麦米的货款。
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是定边县一家集荞麦种植、加工、购销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作为定边县外贸业务额最大的公司,企业拥有荞麦米、荞麦粉等加工生产线6条,年可加工荞麦和其他小杂粮2.5万吨。
今年以来,定边荞麦开启了一场场跨越重洋的旅程。1月至9月,定边县以荞麦为代表的杂粮出口8543.305吨,创汇462.95万美元。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杂粮,如今已成为定边县农作物走向国际市场的“黑珍珠”。
“过去,我们村的荞麦堆在仓库里卖不动。”定边县贺圈镇郑圈村种植户郑飞回忆。那时,荞麦在当地只是“救灾作物”,遇到大旱,别的庄稼绝收时,才补种荞麦。变化始于2017年,定边县成立了以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与种植户签订订单协议。
“我们主要是将荞麦米、荞麦粉、苦荞等产品出口到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去年,产品出口量达1.1万吨。”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经理李昊说。作为世界红花荞麦的原产地,定边县坐拥北纬37度黄金种植带的天然优势,为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以来,定边县年均种植荞麦6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在7万吨以上。近年来,定边县在荞麦产业延链补链上不断发力,生产出荞麦粉、荞麦挂面等多种产品,实现了从单纯原料出口到产品出口的转变。
“目前,定边县共有4家外贸进出口企业,1月至9月,进出口贸易总额约7549.40万元,同比增长25.89%。”定边县商务服务中心主任何涛说,“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标准化种植与全链品控,瞄准国际健康食品市场,利用跨境电商及会展平台拓展市场,进一步提升定边县优质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通讯员 卢云云
石泉:黄花菜远渡重洋

10月24日,在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分拣黄花菜。 通讯员 许兵摄
10月24日,位于石泉经开区的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分拣、打包、装箱黄花菜。很快,这2420箱黄花菜将出口到泰国。
“我们种植的黄花菜凭借生态、富硒等特点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2024年出口额达662万美元,今年已经超过了700万美元,带动数千农户共享‘出海红利’。”正兴公司总经理王金兰说,具有悠久种植历史的石泉黄花菜,已经成为香飘海外的“富民花”。
在距离正兴公司不远的石泉县城关镇黄荆坝社区千亩黄花菜种植基地,黄花菜已进入丰产期。“黄花菜种植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松说,“家门口的公司出口订单多了,我们扩种黄花菜的底气也更足了。”
石泉县黄花菜的出海路,始于10多年前。2013年,王金兰返乡创办正兴公司时,当地黄花菜种植还停留在“农户零散种、赶集摆摊卖”的阶段。为对接国际市场,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正兴公司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出口标准倒逼黄花菜种植端升级。如今,在石泉县汉江两岸以及周边县区,已经建成3万余亩标准化黄花菜种植带。
随着黄花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烘晒加工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为此,正兴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专家工作站,先后攻克4项保鲜技术难题,并推出清水黄花菜、黄花菜菌汤包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为破解跨境物流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正兴公司创新打造“多仓联动”模式:在国内,石泉县富硒食品产业园的加工仓将特级黄花菜加工成即食产品;在国外,2023年投资200万美元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建成容积5000立方米、仓储量1000吨的海外仓,通过“前置备货+快速配送”,将跨境运输周期缩短了近一半。
截至目前,正兴公司通过海外仓累计出口黄花菜等农副产品8000多吨,创汇60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讯员 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