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4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陕西自贸试验区结出高水平开放硕果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23 08:06
多举措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加快陆港建设,服务向西开放;实施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推动科创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落地生根……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陕西自贸试验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一个个陕西首创在这里变成实景,一项项陕西经验从这里走向全国。
8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等方面,不懈探索、勇于突破,40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探索了新路径、培育了新动能。
10月21日,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快速从西安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驶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待装车发运。
“通过‘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跨境电商货物查验免去了重新掏箱的步骤,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发运效率,对追求时效的电商来说非常重要。”西安达客尔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慧说。
聚焦“班列+特色商品”,西安海关通过“跨境出口统一版+西安综保区跨境电商出口辅助系统”,优化监管查验、放行出库流程,实现各类型跨境电商货物在西安铁路口岸集结。截至今年9月,监管跨境电商商品货值9.34亿元。
李慧介绍,今年以来,公司超过四分之一的货物通过快速监管模式通关。每个集装箱可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节省成本3800余元,使通关时间缩减4至5个小时,对企业稳定国外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充分运用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设在综保区的功能优势,西安海关还聚焦“班列+指定监管场地”,对进境粮食采用“先入区、后检测”模式,大幅缩短滞港时间,节省仓储费用。1月至9月,3000吨乌兹别克斯坦绿豆通过中欧班列(西安)进境。
近年来,西安海关持续打造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实现智能核验通关;积极开展监管制度创新,“铁路运输舱单归并”创新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枢纽作用不断增强、通关效率显著提高、企业成本明显降低,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开放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开拓创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开放通道提升发展能级,科技创新筑牢发展基石。
陕西自贸试验区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推动更多科创成果、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自贸试验区落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宋永刚是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退休教授,在校期间积累了不少科研成果。他说:“从打算成立公司之日起,科技经纪人刘佳帅就着手提供全流程服务,光是选一个合适的研发场地,前前后后就带我们跑了西咸新区十几个园区。最终,我们在沣东新城成功注册了陕西路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入驻秦创原后,针对初创企业难以获得订单的情况,刘佳帅还帮宋永刚积极对接市场,寻找愿意购买他们产品的下游企业,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帮助。
宋永刚的经历是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众多科创企业发展的缩影。他口中的科技经纪人正是陕西自贸试验区“聚焦创新成果,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力”的创新实践之一。
除了培育科技经纪人,陕西自贸试验区还通过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力。
“五力”新模式的应用,加快了陕西自贸试验区科创体系的构建和科创企业的聚集,一大批省市级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竞相涌现。
8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一路高歌。一项项制度创新汇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在三秦大地上结出了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截至今年4月,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8万亿元,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
“陕西自贸试验区正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未来将一如既往担负起探索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改革的重要使命,让更多创新成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陕西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