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抢收抢种丨抢收秋粮 农机显身手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20 08:57

894c90786214a17ef77684d3ca17f819.jpeg

10月15日,在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马渡村的百亩玉米地里,履带式收割机正在作业。

寒露时节,凉意掠过,关中平原农户便惦记起那片待收的田地。然而,渭南前期的雨水,让这场秋收迟到了近10天。

眼下,终于盼来了晴好天气,10月12日至15日,正是秋粮献礼大地的时候。人们攥紧手中的希望,要在这宝贵的时间里,“抢”回属于秋天的收获。

10月15日,在渭南市临渭区辛市镇马渡村的百亩玉米地里,农户韦勇强忙着指挥农机收割自家的玉米:“因为天气,轮式收割机无法进入地里。在政府的协调下,两台履带式收割机帮我收割玉米,真是帮了大忙。”

连日来,渭南市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度履带式收割机156台,抢抓晴好天气快速抢收。“三秋”期间,该市投入各类农机具9万余套,其中玉米收获机4600余台、播种机9900余台。同时,组织农技专家制定渭南市秋粮收获期和小麦适播期预报图,逐地块、分作物研判收获播种时间,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冬小麦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

“我们围绕农机服务关键时刻‘派得出、顶得上’目标,开通‘三秋’机收服务热线13部,成立农机应急作业队78支、农机应急保障队37支、农机应急服务队12支,公布‘三秋’粮食烘干点位207个,日烘干能力1.7万吨。”渭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王若勇说,“我们还持续开展‘三贴近’为民办实事夺丰收活动,选派1887名农技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流程服务。”

截至10月15日,渭南市收获秋粮124.79万亩,进度32.67%,其中,玉米118.52万亩,进度32.36%;大豆6.27万亩,进度63.59%。播种小麦9.96万亩,进度2.26%;油菜13.79万亩,进度70.72%。

眼下,秋粮抢收已进入关键阶段。在西安市鄠邑区宫家堡村,村委会委员张东平站在玉米地前,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些。“村里的两台皮轮式收割机进不了雨后泥泞的地,多亏区里、市里通过省农机协会帮我们协调来了两台链板机,解决了大问题。”张东平说。

他介绍,有了这些农机,全村的玉米预计三四天就能收完,不耽误接下来的小麦播种。村里还安排专人调度,让机器持续工作,确保秋粮收获。

同样的抢收场景,也在咸阳市武功县上演。田野间,履带式收割机往来穿梭;厂房内,烘干机全力运转。

“这些外地调来的履带式收割机能及时作业,帮了大忙。”武功县海鋈皇嘉合作社社员徐水利说。

为抢回被降雨耽误的农时,武功县农业农村局紧急从河南、山东等地协调农机支援。海鋈皇嘉合作社力争在霜降前完成5000亩玉米收获,避免籽粒品质下降。

陕西多举措保障“三秋”生产,各地开展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小麦播种机、粮食烘干设备全面摸排和协调。各地充分发挥应急救灾服务队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用,确保成熟作物及时抢收。此外,陕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经营主体紧急购置移动式烘干设备,符合条件可享受顶格补贴。农业救灾资金可用于农机作业、检修、运输及设施租赁等环节。

面对前期降雨的影响,陕西正全力抢回延误的农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记者 田若楠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