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陕西新篇“十四五答卷”丨陕西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打通“水脉”惠三秦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20 08:50

10月15日10时30分,在周至县马召镇上马村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穿越引石过渭供水工程施工现场,现场指挥人员挥动红旗,基坑内数台挖掘机齐头并进,随着最后一节箱涵被推送到位,为期50天的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北干线穿越引石过渭供水工程完成。

“引石过渭供水工程是从石头河水库引水供给咸阳市区。引汉济渭工程北干线需要从底部穿越引石过渭供水工程管道,既要保证安全供水,又要保证施工安全。”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渭北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张乐说。

9月以来,持续降雨给工程施工带来不少影响。施工人员根据天气预报,有效利用施工窗口期,加大人力和设备投入,派驻专人紧盯现场安全质量,优化施工方案,全力减少施工过程中管道对周围土体的扰动。

2023年7月16日,历时十余年建设的引汉济渭一期工程先期通水,奔涌的汉江水穿越秦岭输水隧洞流向西安,秦岭南北同饮一江水成为现实。

“仅今年上半年,引汉济渭工程向西安供水1.19亿立方米,占主城区用水量50%以上。工程通水以来,已向西安供水超3亿立方米,供水、发电、防洪、生态等功能得到显著发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宏说。

当前,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设正全速推进,北干线预计今年底全线贯通。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

“十四五”以来,陕西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持续攀升、屡创新高,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国家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10月16日,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板北村种粮大户张夏在地里忙活秋收事宜。

“今年夏天高温少雨,多亏了交口抽渭灌区稳定的水源,玉米足足浇了3遍水,扛过了干旱。”张夏说。

今年夏灌工作启动前,省交口抽渭灌区渠首枢纽改造工程进水闸通水试运行。

“新启用的进水闸,引水有劲儿,增加了机组出水流量,渠首引水流量最高达每秒39.5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夏灌抗旱。”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韩延安说。

省交口抽渭灌区渠首改造项目是省级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是灌区“十四五”粮食安全灌溉重要水源工程,肩负着为126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的重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延绵交错的渠系、滋润田畴的清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省交口抽渭灌区渠首累计引水3.6亿立方米,灌溉各类作物330万亩次,创灌区1970年建成全面通水以来的最高纪录。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条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等短板弱项,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谋划构建“两域贯通、三区互联、多库联调、五纵十横”的陕西水网总体格局,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强保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陕西水网主骨架正在加快形成。

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以来陕西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928.5亿元。

10月16日,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枢纽大坝巍然矗立,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截至目前,枢纽大坝混凝土浇筑189.24万立方米,占浇筑总量的97.5%;最高坝段浇筑至806.8米高程,已有18个坝段完成封顶。”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建的具有调水调沙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今年11月工程将实现大坝下闸蓄水,2026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十四五”以来,陕西抢抓国家“两重”项目重大政策机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省级资金支持水利建设;积极推动央企、民企进陕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水利投资。

截至今年6月底,陕西开工建设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延安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蒋家窑则水库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三期工程、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汉中焦岩水库灌溉供水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目前,斗门水库北池库区已建成蓄水,南池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黄石沟水库大坝封顶;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初审……

“十四五”以来,三秦大地上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纵横交错的水网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记者 徐颖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