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真奇妙|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来源:西部网 2025-07-29 17:18

在哈密这种气候干燥的内陆城市,能有成片的绿荫遮蔽,无疑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在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就有一大片柳树林,它们中许多株都挂着“左公柳”的标识牌,树龄在百年以上,共同构筑起城市中一道清凉的风景线。

左公柳并不是柳树的本地品种,它的得名源自于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可能左宗棠已经意识到了西北地区的风沙天气,需要种植树木来防风固沙,于是便下令在西征途中,沿着甘肃到新疆的交通主干线遍植柳树,最终形成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塞外奇景。

为什么左宗棠要在这里种植柳树呢?这就要从晚清时期的塞防与海防之争说起。

1865年,中亚的军事头目阿古柏悍然入侵新疆,并自立为汗。面对这样的情况,李鸿章认为丢失新疆对于中国影响不大,应该将用作西部边防的军饷移作建设海军。左宗棠则认为海防与塞防是可以兼顾的,并主动请缨远征新疆。

当时已经60多岁的左宗棠是抬着棺材出征的,这种马革裹尸的气魄极大地鼓舞了手下的士兵们,于是三军用命成功收复了新疆。

作为左宗棠进入新疆修建的第一座指挥中心的所在地,哈密的人民也用绿树成荫的“左公柳”来纪念这位誓死捍卫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