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精准对接秦创原 解码区域创新活力
来源:群众新闻网 2025-07-29 16:09
近期,安康市以“科技企业走进秦创原,融入西安都市圈”系列活动为总抓手,通过精准对接创新资源、高效转化科技成果、持续优化服务生态,不仅让60余家科技企业找到了发展新路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创新答卷”,更让富硒产业跑出了创新加速度,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精准搭台:打通资源对接“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秦巴山区的企业精准对接西安都市圈的创新资源?
安康市给出的答案是“分批次、强靶向、全链条”。
今年以来,安康市聚焦陕西省“八场硬仗”部署,围绕“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硬仗”,紧扣科教协同育人、产学研用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力破除制约教育科技人才互动的堵点卡点。先后组织60余家科技企业走进秦创原总窗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创新高地,用四个月时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协同对接机制。
4月的“政策启蒙”阶段,通过秦创原政策推介和职业技术经理人实战培训,让企业负责人跳出“重生产轻创新”的传统思维;5月的“对标学习”阶段,组织企业走进西安丽彩医药研发、领充创享新能源等标杆企业,在实地观摩中明晰技术升级方向;6月的“精准对接”阶段,聚焦富硒产业痛点,组织20余名企业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展开“一对一”洽谈,将15项技术需求转化为具体合作方案;7月的“成果收获”阶段,紫阳县专场活动上推动22家企业与12名专家深度对接、现场签约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活动让成果转化更好匹配县域产业,并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可以说,这种“循序渐进、靶向突破”的节奏设计,让企业从“被动参与”变为了“主动求索”,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激活了内生动力。
成果落地:赋能优势产业创新“强动能”
系列活动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项目转化的“成绩单”上。
据统计,目前已开展活动5场次,共组织了60余家企业约90人次,40余家企业与高校专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进一步落实秦创原富硒产业创新聚集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场)项目路演活动合作意向,7月4日至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王云阳教授带领专家团队赴安康市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并表示将加紧组建多学科交叉的专项课题组,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化、系统化的联合技术攻关。
通过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安康市正逐步形成“企业出题、平台搭台、专家解题”的良性互动模式,为“科教协同育人”到“产学研用融合”再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闭环提供了探索和创新的真实路径。
长期主义:构建创新服务发展“新格局”
必须承认,此次系列活动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创新驱动“攻坚战”。
对此,安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做实做优“上门对接+供需匹配”的精准对接模式,真正打通“产学研”合作链路,把本次系列活动作为完善创新生态的契机,同步推进三项基础性工作:完善“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成果待转化清单”,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建立健全科技副总“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长效机制,选派80余名科技副总下沉一线解决技术难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富硒食品开发科技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转化”全周期服务。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举措让协同创新从“阶段性活动”变成“常态化服务”。
从组织企业“走出去”对接资源,到推动成果“落下来”转化见效,再到构建生态“稳下来”长效赋能,安康市科技局以创新实践,让“科技企业走进秦创原”不仅成为一项活动品牌,更成为激活区域创新的“金钥匙”。随着后续合作的深入推进,相信这片富硒土地上的创新故事,还将不断续写新的篇章。(孙壹璨 通讯员 胡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