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几个小切口 解决黄疸大难题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3-08-14 09:02

来自甘肃的王女士今年30岁,2年前因“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胆管修补术。原以为能够顺利康复的她,在4个月后出现小便变黄以及皮肤与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复查发现肝门部胆管狭窄伴高位胆道梗阻,胆红素已高至300ummol/L。由于其胆道梗阻位置较高,手术难度很大,当地医院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肝内胆管穿刺引流+狭窄胆管球囊扩张术。然而治疗完没过多久,王女士却很快又出现黄疸。如此反复,两年内王女士先后经历了4次胆道球囊扩张治疗,每次治疗后黄疸能够暂时缓解,胆道梗阻非但没有解除,反而越发明显。两周前,王女士有一次出现全身黄染,食欲全无,伴随严重的皮肤瘙痒让她全身满是抓痕,整夜难安。为求彻底治疗,王女士慕名前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与肝移植科就诊,刘昌教授接诊后认为,该患者已接受多次胆管球囊扩张,但疗效欠佳,继续保守治疗的再狭窄风险很高,建议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其肝门部胆管已接近完全闭塞,梗阻平面已达左右肝管汇合处。此时,患者惧怕再次开腹,提出尝试腹腔镜手术。要在腹腔镜下完成肝门部炎症狭窄胆管的解剖游离、修整吻合,手术难度极大,对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刘昌教授、蒋安教授、曲凯副教授及团队成员们反复论证手术方案,并基于以往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决定接受这一挑战。

7月25日,在刘昌的带领下,曲凯副、蒋安和团队成员为该患者实施全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成型、高位胆肠吻合术。手术过程中得益于麻醉手术部的默契配合,手术团队成员密切协作,历时5个小时,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肝门部病变胆管切除和左右肝管游离(胆管已明显增厚狭窄,并与周围广泛粘连),将受狭窄影响的左右肝管重新缝合并修整至2厘米宽度,最后进行高位肝肠吻合、肠肠吻合以保证胆汁引流。术后患者腹部仅留有几个小切口,最长者1.2厘米,短者仅0.5厘米。

7339c3ebf8f910914d9105b9fd16d0b7.png

在护士长陈江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照料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第2天可进流食,术后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患者无胆漏及感染等并发症,胆红素水平也逐渐下降,看着逐渐变得“白皙”的皮肤,患者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本例手术是继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移植外科再次完成的一例高难度的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出移植外科团队精湛的手术技艺,以及“以德行医、视患如亲”的优秀品质,印证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的立院宗旨,今后,移植外科团队将继续全心全意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为医院增光添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