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金融活水 润泽三秦新景——陕西省金融业“十四五”发展综述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22 08:21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以来,全省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金融工作主线,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推进金融业自身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力量。
深化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
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召开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和省委金融委员会会议,高规格组建省委金融委,省委金融办、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挂牌运行,成立省委金融纪检监察工委、青年工委、妇工委。发挥省委金融工委职能,加强省管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金融监管局挂牌成立,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58家县支行平稳转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系统在我省设立9家市级监管分局、67家县域监管支局,市县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健全央地金融工作协调机制,央地协同、部门联动的金融工作格局更加紧密。
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全省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从2020年末的1769.78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的2151.42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稳定在6%以上,支柱产业地位持续稳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稳定增长,2024年末达到6780.97亿元。全省金融业总资产持续跨过三个万亿关口,从6.58万亿元增加到9.91万亿元,增长51.2%。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从4.91万亿元、3.89万亿元增加到7.50万亿元、6.12万亿元,两者均持续跨过3个万亿关口,存款余额稳居全国第15位,贷款规模在2024年上升至全国第16位。
不断完善融资协调保障机制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建立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领,围绕秦创原建设、重点产业链群、“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等出台提升重点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提质增效行动、常态化融资对接方案等措施。“十四五”期间,全省存贷比从79.25%上升至81.61%。健全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定期召开科技金融、重点项目、外贸企业、先进制造等融资对接大会,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走访小微企业478.81万户,推荐32.61万户,放贷3609.4亿元;房地产“白名单”政策覆盖全省587个房地产项目,累计放款1754.19亿元。重点领域精准投放,科技型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截至目前,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70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从2021年末的2.72%提升至14.22%;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4722.73亿元,是“十三五”末的1.77倍;全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156.16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84倍。全省原保险保费收入从1102.74亿元增加到1351.99亿元,增长22.6%,保险深度3.8%,保险密度3420.16元/人,比“十三五”末提高631.73元/人,在全省经济社会的渗透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突出支持新质生产力成长
资本市场取得跨越式发展
抢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机遇,新增27家A股上市公司,增长率45.76%,居全国第2位,截至目前,全省A股上市公司83家,居全国第15位;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15家,居全国第11位,我省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首批试点均有企业入围的五个省市之一。新增境外上市公司7家。新增2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截至目前全省新三板挂牌公司115家。搭建“交易所驻陕基地、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陕西股权交易中心”三位一体资本市场梯度服务机构体系。建立省级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发布机制,连续5年发布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2025年发布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520家。建立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秦创原专区、“专精特新”专板,“三四板”绿色通道机制有效运行。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1.64万亿元,总股本1156.90亿股,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2.31%、43.44%,中航电测完成收购中航成飞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交易金额174.39亿元,成为深交所试点注册制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重组项目。全省公司信用类债券存量889只、余额7780亿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376只、1998亿元。全省私募基金管理人245家、产品1186只、规模1260.16亿元,产品数量和规模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566只、98.16亿元。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已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是培育全省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更是驱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动力。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更加聚焦
印发科技金融50条措施,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五项机制”改革,叠加赋能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100亿元的省级科创母基金成立,秦创原创投公司重组后挂牌成立,省级科技金融综合性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西安科创金融服务“硬科技”改革试点申建稳步推进。西安市纳入全国金融股权投资(AIC)试点、并购贷款、“科汇通”试点城市。AIC试点由西安市向全省扩围,已落地AIC试点基金4只规模34亿元。抢抓债券市场“科技板”机遇,我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只,金额128.5亿元,居全国前10位;我省交易所科创债规模已达997.2亿元,居全国第5位。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全省科技支行13家,科技特色支行100家,科技保险支公司2家。绿色金融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绿色信贷、债券、保险、信托等多元产品创新持续涌现,西咸新区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力支持商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省绿色贷款余额8239.26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98倍;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累计发放超550亿元;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到224.3亿元。铜川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实现我省国家级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零的突破,商洛、铜川、大荔等9个市县入选中央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印发《陕西省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养老金融统计指标。西安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2024年末共开户259万户、缴存超14.3亿元。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吸引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后台在陕布局,目前,西安市区域性功能型总部共22个,全省已累计建成9个金融研发机构。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强化区块链场景应用,丰富企业数字档案。西安市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推进,开展试点场景85.59万个,流通业务金额超280亿元。
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
金融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长安银行、西安银行和秦农银行分别取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独立主承销商、一般主承销商和承销商资格,陕金资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保持行业前列,西部证券成功并购国融证券、资产规模超千亿元,开源证券设立公募子基金,成立陕西征信公司,陕西增信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法人类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者,陕国投主要经营指标居信托行业第一梯队。落实“减量提质”取得积极进展,有序推动全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走向深入,组建汉中、咸阳农商行,秦农银行吸收合并蓝田、周至农商行。深入推广本外币一体化业务,我省共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18.9亿美元。“科创票链通”科技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2只QFLP基金成功落地,规模近5亿元。上线“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服务平台”,2024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场景助企融资177.79亿元。首创“跨境人民币+信保”模式,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实现1149.2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着力加强地方金融法治建设
强监管开创新局面
推动地方金融立法,《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于2022年7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全国第15家、西北第1家完成地方金融立法的省份。出台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行业监管细则,完善监管依据,规范监管标准。制定印发《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地方金融领域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等11项制度,为地方金融监管执法提供制度依据。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向社会公示地方金融组织“白名单”,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现场检查工作,对违规担保公司开出行政处罚“罚单”。扎实推进地方金融组织“减量增质”,印发规范整治实施方案,坚持多措并举,推动规范一批、清理一批、转型一批,能清尽清、能退则退,注销和更名地方金融组织90家、取消经营资格34家。加强行业自律,成立省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行业协会,增进同业交流,促进创新融合。
切实增强防范金融风险合力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完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领域监测预警、研判会商、请示报告和督导处置等各项机制,加强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妥善处置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全省不良贷款率稳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台《陕西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完成省级防非打非工作机制建设,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加快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进度,“十四五”期间省内新发非法集资案件数量、集资金额、集资参与人数连续4年下降。持续优化升级陕西省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预警平台,首批完成与国家平台对接。每年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系列“七进”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式开展1.8万余场次防范非法集资、防范养老诈骗、防范校园贷、涉非典型案例等主题宣传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五年谋新局,再启新征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攻坚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省金融系统信心满满、意气风发,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不断开创全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