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新格局新西部 新要求新定位
来源:西部网 2024-09-13 11:54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必将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安排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新阶段深入推进西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和政策遵循,为新西部形成新格局,深化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
西部大开发最初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等建设与发展,来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如青藏铁路的开通和成都双流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兰州中川机场、乌鲁木齐机场等,以及“八纵八横”骨架公路、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交通、水利、电网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经济运行环境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上下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不懈努力,西部经济统筹协调,建设与发展协作共济,互联互通互补,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渐成规模;重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落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见效……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实施推进与升级,社会治理与保障全面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跃升。
奋进成效凸显。西部地区12个省份拥有全国约72%国土面积、27%的人口,经济总量GDP从2000年1.67万亿增加到2023年26.93万亿,经济总量2023年是2000年约16倍,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GDP比重从2000年18.9%提高到2023年21.4%,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西部经济在加快发展,同时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并作出了较大贡献。
担当务实推进。西部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条件、历史积淀、发展潜力、规划等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地区特色与优势产业。从宏观着眼,产业着手,政策跟进,市场构建等统筹推进,发挥和挖掘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资源,推进光伏、风力、水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以及煤化工、油化工、盐化工等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同时在航空航天装备、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新优势……并将西部大开发融入到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定位、思考和推进。
这次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眼全局。西部大开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和地区进程,出发点与落脚点,着力点与困难点在西部,定位明确,发展任务艰巨。同时,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重要区域,需要把控好发展目标任务与阶段性进度。也是统筹协调东、中、西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进程重要抓手和措施。中国经济发展不可能没有西部,也离不开西部,共同富裕更包括西部的富裕和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加力西部建设。本次会议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从七个方面提出要求和强调:
“1、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子。
2、要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要坚持高水平保护,深入推进美丽西部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4、要持续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5、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6、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7、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国家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中加大对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等领域的投入,重投资为西部发展夯实了发展基础。同时持续加强政策引导,避免重复与过度竞争,务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作为国内相对落后地区,如何立足发展禀赋,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解决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等加快发展的问题,是摆在西部大开发面前的现实问题。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西部需要倍加珍惜,持续着眼大局,立足区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建设,砥砺前行,构建和实现新格局新西部。(作者:郭秦川,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