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守护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4 08:11

8月9日,秦岭深处凉爽宜人。宁陕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启翔如往常一样,天还未亮便已起身,背着沉甸甸的摄影装备穿梭在山林间。

徐启翔要赶在日出前到达那片熟悉的拍摄地,去追寻鸟儿的踪迹。

“最初接触摄影,是因为工作原因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我就想拍照记录下来。后来看山看水总觉得少了点生气,直到遇见那些在林间穿梭的鸟儿。”徐启翔笑着回忆起自己拍鸟的初衷。

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启翔在宁陕县城第一次拍到了朱鹮,尽管当时设备简陋,但照片中优雅展翅的朱鹮还是深深吸引了他。

绶带鸟5月到6月育雏,朱鹮9月至10月“最亲人”……在一次次拍摄中,徐启翔摸清了拍摄鸟儿的“门道”。

“拍鸟的第一原则,是保护。”徐启翔说。在他看来,按下快门的前提是绝不惊扰鸟类的生活。每次选好拍摄点,他都会先观察周围环境,不使用闪光灯,与鸟儿保持安全距离。

有次拍绶带鸟,他发现农户家屋檐下有个新窝,便每天蹲在远处的柴垛后拍摄。农户想把梯子架到屋檐下,让他拍得更近,却被他拦住:“一动梯子,鸟就会弃窝,雏鸟就活不成了。”

徐启翔的执着,最初在家人眼里是“瞎折腾”。“妻子总抱怨我天天不着家,钱全花在相机上,女儿也常说‘爸爸怎么又进山了’。”徐启翔说,那时,他经常深夜带着一身泥土回家,对着电脑筛选照片到凌晨。

直到徐启翔将那张绶带鸟喂雏的珍贵照片贴在家中——画面里,成年绶带鸟拖着如丝绸般飘逸的尾羽,衔着食物停在巢边,雏鸟嫩黄的喙大张着。在斑驳的树影与金色阳光的映衬下,整个场景宛如一幅动态的生命画卷。

“爸,这鸟美得像童话里的精灵!”女儿久久凝视着照片,眼中满是惊叹。妻子也驻足细看:“原来咱们宁陕还有这么漂亮的鸟儿。”看到凝聚着徐启翔心血的照片,妻子被打动了,开始细心为他备好拍摄的物资,女儿也会在他出发前反复叮嘱安全细节。家里人的理解与支持,坚定了徐启翔拍摄鸟儿的决心。

4年的拍摄,徐启翔摸清了在宁陕栖息生活的鸟儿的“作息表”,见证了宁陕生态的变迁:如今,朱鹮能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觅食;一度消失的绶带鸟,这两年又飞回了寨沟。“这些变化,让我非常开心。”徐启翔说。

“拍鸟人先要是护鸟人,不然镜头里的美,迟早会消失。”这句话,徐启翔牢牢记得。他将拍摄的鸟类照片精心整理,发送给宁陕县融媒体中心。结合这些珍贵影像,宁陕县融媒体中心制作了系列短视频,迅速引发关注。更多人通过屏幕领略到了宁陕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这些鸟儿的美丽深深震撼。

通讯员 马亦灵 王金娥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