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石嘉植:侵略者欠下的血债要记住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14 08:04

石嘉植(1918年—1943年),原名石嘉直,陕西富平人。1937年,石嘉植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文化宣传干事。9月底,随第一二九师从韩城芝川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1938年,日军纠集3万余人,兵分九路围攻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奉命前往晋东南参加反围攻。时任情报干事的石嘉植受命化装成商人深入日军驻地进行“剖腹侦查”,摸清了日军司令机关位置、兵力分布、部队装备等情况。返回后,他主动请缨带领12人加强班夜袭村西头日军小队,以挫伤敌人锐气。午夜时分,石嘉植带领战士摸到日军驻扎地,先巧妙地一刀解决巡逻哨兵,随后带领战士冲入日军住处,乘势消灭十几名熟睡日军,还补刀解决了重伤未死的日本军官。1938年5月,上级在义井镇召开庆功大会,军区授予石嘉植“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

1937年冬至1938年5月,第一二九师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组建冀南军区。石嘉植跟随东进纵队参与根据地开辟工作,担任冀南军区敌工部行动科科长,负责策反日伪军、铲除铁杆汉奸并管理教育日军战俘。在石嘉植的努力下,不少被俘日军士兵加入“觉醒同盟”和“反战同盟”,成为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战友。

1940年,日军修筑德石铁路并沿线修筑大量据点和碉堡,对冀南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扫荡。同年冬天,冀南军区成立以该铁路沿线为活动重点的地下武装“德石敌工队”,石嘉植任队长。他带领敌工队在景县、衡水、枣强、德州一带开展抗日活动,打击日伪军、获取情报、烧毁军火,让日伪军坐卧不宁。

1941年春的一天深夜,敌工队收到情报,得知次日日军有一列加车,行动可疑。石嘉植判断日军可能要袭击景南县大队,立即摸黑跑10多公里通知县大队火速转移,使县大队在300多名日军到来前成功撤离,转危为安。

石嘉植领导下的敌工队对伪军采取“又拉又打,以拉为主”的策略,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基本控制住了德石铁路一线的伪军。1941年冬,石嘉植设法认识德州城里伪满洲国《大北报》代销点的负责人,并设法帮助其扩大代销点,成立“《大北报》驻德州分销社”。以此为掩护,他任记者兼外务主任,打着“日中亲善”旗号,利用与日军驻德州山口旅团司令部打交道的机会,同日本人周旋。

1942年4月29日,为反击日军针对解放区的“铁壁合围”计划,把情报做到敌人前边去,石嘉植策划窃取山口旅团文件。在发现山口办公室通往外边的暗沟后,他想办法拿到文件柜钥匙。夜里,他带领队员通过暗沟进入山口办公室,打开文件柜窃取了调兵命令、据点兵员火力配置统计及扫荡计划等重要情报,并巧妙地将情报送到城外八路军情报站。

1943年3月下旬,石嘉植在德州街上遇到擅自离队的敌工部日语干事谭贵忠,批评教育后与谭贵忠一同返回军区。行至景县龙华镇附近遭遇日军宪兵队设卡盘查,因谭贵忠表现失措,引起怀疑,两人被捕。后因汉奸告密,石嘉植身份暴露。日军大喜过望,以为抓住他就等于找到了八路军冀南军区的情报库。于是对他用尽酷刑,灌辣椒水,用钉铁钉的木板打、刺刀刺、烧红的铁筷子烫……面对酷刑,石嘉植始终坚强不屈。在审讯室,他趁日军松懈,抓起凳子将宪兵队长西泽砸得头破血流。

1943年5月3日,日本人将石嘉植绑到龙华镇南街木桩上,后边押着难友们。宪兵中队长福田说:“只要石嘉植投降皇军,你们都可以释放。”众难友一个个怒目而视,石嘉植向难友和老百姓高呼:“同胞们,日本鬼子欠下的血债要记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最终十几把刺刀凶残地捅向石嘉植,石嘉植呼喊着抗日口号英勇就义,年仅25岁。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