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锚定现代化 深化高质量 陕西进行时
来源:西部网 2024-08-26 11:35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和确定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予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好、实施好、建设好。更加需要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高度,分领域分阶段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明确清晰的战略目标愿景,解决好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解决好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什么改、改什么和怎么改,改革的举措既有原则性,又有操作性,需要抓手与方法并举。《决定》明确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加需要用改革思想、原则、路径、方法加以推进,以促进和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地区经济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和承载,是解决和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与矛盾的重要区域,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要阵地、载体、支撑和现实基础,是整体中的部分与构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和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巩固和夯实地区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中谋划好地区高质量发展基础棋。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陕西作为西部经济发展重要省份,依托历史积淀和资源禀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深化产业结构改革,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发挥“秦创原”引领和带动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吸引和培育新动能,使陕西在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地区功能与作用。这些年来,陕西经济发展根稳基牢,经济高质量推进稳中有进,现代化陕西篇章持续彰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陕西宏观经济和实体企业凝聚起奋进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内容、新目标、新动能和新航向,为实体经济发展提速聚力、提振信心、提供依据和支撑。
从2013—2023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图观察,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持续扩大向好,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较10年前2013年翻番,同时增速从高速增长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增速从2013年10.5%逐渐向稳中求进总要求和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转变,使经济更加注重质与量的协调统一。
同时,从2013—2023年陕西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构成观察,陕西经济发展同样正处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和深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比具有持续向上的线性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陕西第二产业发展基本上趋于趋势性深化改革阶段,第二产业构成要素结构在加速调整,同时随着“铁公机”等大型和战略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重投资工程趋于完成,以及房地产发展瓶颈的约束,建筑业发展持续放缓。加之工业化和城镇化前期加速推进,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得到迅猛提升,工业化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无形在实体经济广大市场中得到较快应用,有效提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并随着信息技术高级化融入和催化,加速产业和行业不断优化和转型调整,推动第二产业在波动与优势转换中前行。
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978年36.52亿元,增加到2023年13258.74亿元,45年增加值总量增加约363倍。工业发展为现代化陕西夯实了底座和动能。同时,有效推动和催生第三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行业、新动能不断产生,促进了第三产业新模式扩展和向好。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阶段工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加趋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动能供给。
改革全面深化,发展主题永恒。毫无疑问,陕西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仍然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动力可挖掘,发展没有句号,只有增长中的波动与前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既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陕西谋划未来经济发展行动指南、方法论和路线图。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把学习领会全会《决定》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和学习领会党中央推进事业发展的战略意图结合起来,立足陕西省情,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陕西“三个年”活动和“四个经济”等重点任务落实,学懂原文、领会深刻、理解透彻、把握准确,以学促干,以知促行,边学边干,实干作为,让每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 。改革要从思想和理论上寻找方向、释放活力,从此深入重点领域,解决关键问题,破除疑难杂症。后疫情时代,陕西如何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以及极端多变气候等短期因素影响,需要持续贯彻落实好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切不能幻想和坐等经济自动修复,切不可让居民、企业、社会部门的预期消退转负,并形成“负信循环”环境和氛围,更加需要及时阻断“负反馈”。需要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有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需要短长期结合,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宽润实体经济,惠泽经济主体,持续推进“百业兴旺、百花齐放、兴业助市”的自发、自主、自生的“百家争鸣”经济场景,重现“清明上河图”景象。
一是借势而为,借机而行。要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深化和发挥“秦创原”功能及作用,培育和鼓励未来产业构建与成长。2023年陕西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65万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97万项,合同成交金额4120.99亿元。从2024年1-7月固定资产投资观察,陕西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9%。充分反映了陕西科技创新与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同时,面对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任务,陕西更加需要结合产业体系建设,“深化能源化工技术革命、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对劳动者(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待业青年、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配置组合和更新的承载,催生和发现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持续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有效充分利用陕西科技资源,加强基础应用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实用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有效结合,深化改革。要把学习《决定》中“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内容,与陕西“四个经济”推进与深化改革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和突出县域(区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开放经济中承载主体的实体经济单元要素优化与改革,让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四个经济”主体。以陕西工业经济领域改革为牵引(2023年陕西工业增加值占当期GDP39.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持续孕育和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破除三大区域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壁垒,构建产业市场协调平衡、有效有序运行机制。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品牌、地理标识等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持续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及应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深化和加强工业互联网提质扩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增强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和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
三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立足陕西产业体系,着眼国内外产业环境与运行效益,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安全风险科学客观评估评价和有效应对机制。建立和完善产业在域内外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立和推进完善产业及产业技术储备体系。完善和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四是健全和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立足陕西现有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使用效益和建设进度,进一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省市县乡公路融合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民航等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和发展区域性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优化和转消公路收费。有效改善和构建江河溪流可开发断面利用效益,健全和完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特别是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基础设施设备共享互联互通互补等综合协调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当前和今后更加需要在学习领会和实践中予以践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全会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同陕西“四个经济”提质增效结合起来,对标对表、深谋实干,把握改革机遇,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新活力,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作者:郭秦川,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