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来源:西部网 2024-04-08 14:16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6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信息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涉农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互通,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凸显,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重要任务。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推动产业与服务数字化转型,可以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陕西要以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培育新质生产力5个方面为抓手,夯实农业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陕西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充分分析陕西数字乡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陕西省情的数字乡村建设蓝图,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与实施路径,确保数字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战略布局实现,主动为数字乡村发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制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可操作性的《陕西“数字乡村”战略发展规划》,各部门协同推进工作计划、各地区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乡村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注重配套政策的实施与落地情况,进一步提高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数字惠民服务及乡村数字治理等多个领域的统计监测水平,为陕西数字乡村发展把舵定向。

二、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推动5G基站建设,开展IPv6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部署,同时鼓励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适合惠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质量。深化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发挥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市政、文化、教育、体育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依托数字技术拓宽信息流通渠道,在乡村范围内构建及时、准确、迅速的信息流通网络,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省一体化算力体系,持续以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要求布局数字基础设施。

三、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以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等技术与农村传统产业相结合,推动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通过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对农业情报进行收集,帮助乡村产业实现信息互通,促进农民与乡村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合作和创新,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最后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利用视频、图文等形式对产品进行介绍,提高产品曝光度,同时利用大数据模型与强大的算力支持,根据用户的反馈与广告效果进行实时调整与优化,制定个性化的推广与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

四、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聚焦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水平,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向基层的加快延伸,强化政府、企业、居民三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线上政务服务的完善程度,将行政审批、民生保障等事项纳入线上政务平台,提高线上政务服务效率,拓宽线上政务服务范围。其次注重“三务”公开,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及时进行线上公开,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全面助推乡村基层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最后调整传统基层党建,鼓励基层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党员参与度,建立党务管理系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等,将党建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五、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陕西省应通过数字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创新、人才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扩大减税激励、支持设立科学基金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注重产业融合创新,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进大田种植、畜牧业、渔业渔政数字化,普及环境实时监测、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预警等设施的应用,全面打造农林牧渔数字化管理系统。最后通过人才机制创新,培育出符合数字技术创新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建立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涉农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及课程,与重点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快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和战略运营团队形成。(作者:陕西数字乡村发展研究中心 张鸿 李泽阳)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