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见丨打好乡村产业振兴“组合拳”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3-24 14:35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产业发展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多年来持续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特色产业如同“雨后春笋”,渐渐冒出头来。但应该看到,乡村产业绝大多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依然有限。因此,应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提档。

要强化要素保障。道路交通、耕地质量、水渠灌溉等,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要重点围绕产业聚集区域,完善产业道路,畅通物流渠道,让产品出得去,生产机械进得来;加强土壤修复保护,严格防范破坏土壤、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守住耕地面积“红线”;对耕地进行机械化平整改造,完善喷灌、冻库、加工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动力。

要强化技术支撑。乡村产业要走出低端低质的困境,就必须要科技创新下功夫。一方面,要在农村搭建创业平台,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打造“孵化基地”,吸引农业专业大学生下乡创业,引领乡村产业技术变革;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将农村的年轻人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培训,带领他们向“土专家”“田秀才”取经,快速向技术型农民转变。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干部培训,使他们成为“三农”专家,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精细的服务。

要强化政策扶持。众所周知,乡村产业的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必须加强政策扶持,为农村创业者、实干者提供引导帮助,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出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政策。

乡村产业的培育壮大,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保持发展定力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持之以恒提供助力,尤其是产业发展方向不能朝令夕改,长期坚持才有收获。(王剑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