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领域党旗红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5-09 08:21

开栏语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

陕报今日起开设专栏“新兴领域党旗红”,全方位展示我省各地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生动实践,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奋力开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局面,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西安:服务“新”群体 汇聚新力量

f54ede943321401824e3e4006b8fecfb.jpeg

在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立丰城社区,外卖骑手在“小密丰”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休憩(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社区专门为骑手打造了集用餐、休憩、阅读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真心期待这样贴心又实用的服务能够在更多地方落地推广,让更多骑手受益。”4月29日,外卖骑手岳科伟表示。

2024年6月,西北首个“骑手友好街区”项目在西安市碑林区落地。同年底,全省首家区级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在西安市雁塔区揭牌。在西安,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西安市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3月19日,西安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全面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持续为新经济组织纾困解难,推动新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

西安市深入实施推动全市新兴领域落实“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制度,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把关定向作用。同时,将网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30个部门纳入党建成员单位,构建统一协调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格局,明确责任单位和工作完成时限。

“作为一名网约配送员,我要发挥自身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关注社区民生事务,为基层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去年底,西安市阎良区委社会工作部开展“红色道路风景线”主题党建活动时,一名骑手的表态。活动现场,阎良区委社会工作部给网约配送员颁发了兼职网格员聘书,鼓励他们进社区、入网格,传递社情民意、开展志愿服务。

西安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考虑新兴领域的组织形态、区域分布、运行模式等特点,西安市在持续扩大有形覆盖的基础上提升有效覆盖。目前,全市新兴领域已建成党组织3302个,党的组织覆盖率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实现党的工作动态全覆盖。

“揭榜挂帅”,推动互融互促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西安市产业基础坚实,如何围绕产业链释能,有效聚合各种创新资源,统筹每一条产业链上的发力点,推动产业链实现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印发通知,要求全市840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68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西安智慧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实践是产业链党建联学联建单位的缩影。开展党建联学联建以来,该公司与省内多家制造企业在产品、服务、研发配套上形成产业“联姻”。公司负责人表示:“有了党建引领的强劲支撑,企业创新就有了澎湃动力。”

产业链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党组织的优势就发挥到哪里。西安市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新路径,打造产业链党建联动新载体。

西咸新区聚焦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和重点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开展“揭榜挂帅”“赛马”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该公司作为全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入选2024年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创优服务,融入社会治理

新就业群体的实际生活问题,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抓党建,就是要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西安市雁塔区立丰城社区位于电子城街道核心商业区。社区利用商户密集的优势,依托便民大厅、热心商户、商场服务台等,设立能量补给站,向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圈。

罗少飞是一名外卖骑手。工作中,如果感到累了,他就会到“雁翔小哥”能量补给站,给手机充充电,也让自己歇歇脚。

西安市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先做好服务,再激发新就业群体投入社会治理,实现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向治理力量、发展力量转变。

雁塔区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打造西安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党建圈”“治理圈”“生活圈”,并从他们最实在的需求出发,高标准打造61个“雁翔小哥”能量补给站,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与组织资源精准对接、落地起效。

莲湖区依托“的士广场”,整合爱心餐厅、充电站、维修站、交通安全宣传站等资源,打造“莲心港湾”红色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小憩、取暖、饮水、如厕、手机充电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就餐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把便捷暖心服务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

记者 王帅

岚皋县开展人才汇聚行动,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个山区县的引才育才之路

713b15c50e7aa58626c1407f399e5692.jpeg

岚皋县高级农艺师谢利华(左)在指导村民进行猕猴桃管护(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新技术让老叶‘变废为宝’。新叶和老叶都能充分利用,茶叶销量更好了,年收入足足翻了一番。”4月27日,岚皋县硒博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淳风拿着他的专利证书说。

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硒业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岚皋县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让“人才汇聚”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

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349名医生成长为中高级医疗专技人才、137名教师晋升省市级教学能手、68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农状元”扎根乡土……这一串数字背后,是岚皋县大力实施人才汇聚行动结下的累累硕果。

以机制破局 激活“智力引擎”

如何破解“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岚皋县给出答案:以机制破局。

岚皋县构建起“1+1+7”人才政策体系,即1个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统筹全局,1个柔性引才办法灵活配套,7个涵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专项文件精准支撑,形成“政策牵引+平台支撑+服务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

在具体实践中,岚皋县启动专技人才倍增计划,瞄准文旅、医疗、教育等7类高层次人才,力争3年(2024年至2026年)内培育专技人才1300名。同步推进“五百人才库”建设,即百名专技人才引进提能、百名乡土人才培养深造、百名归雁人才回乡创业、百名后备干部一线锻炼、百名大学生到村任职,打造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

岚皋县委组织部部长刘妮娜表示:“我们围绕生态旅游、富硒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精准定制政策,完善供需对接、系统培养、作用发挥、服务保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全方位发力 厚植成长沃土

“镇上和县上多次选派我到外面学习考察,学技术、学管理,并在资金、项目上不遗余力地扶持。”王淳风说。

王淳风是岚皋本地人,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由于肯钻研,他逐渐成为岚皋县茶产业的“领军人”之一,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土人才。

引才靶向发力。岚皋县紧扣旅游、富硒产业需求,制定优秀人才引进目录,建立重点产业、企业、项目人才需求清单,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依托苏陕协作和“组团式”帮扶团队,选派本土人才赴外跟岗研学,补齐“高精尖”人才短板。

育才更重实效。岚皋县鼓励乡土人才“揭榜”攻关产业难题,选聘农村创业人才担任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搭建“擂台比武”“最美推荐官”评选等平台,激发人才潜能。得益于戴卫银、王强、王海啸、谈进等帮扶人才的倾力付出,县职教中心机器人实训基地、岚皋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岚皋县医院介入导管室等“高精尖”项目落地。

留才贵在用心。岚皋县推行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人才制度,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建成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发放“岚皋优才卡”,在职称评聘、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

近年来,岚皋县兑现人才引进补助300余万元,先后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17名、教育医疗和农林水利系统紧缺人才8名,支持规上企业每年柔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约30名、招聘高技能员工超400名,依靠引进人才填补县内技术空白7项。

人才赋能 结出发展硕果

“精细化栽培,才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在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魔芋种芋繁育基地,乡土人才王永成为乡亲讲解种植要领,向芋农传授技术。王永成研发的五项魔芋种植技术已带动农户增收。

人才聚,则事业兴。岚皋县将人才推向乡村振兴一线、重点项目前沿: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蹲守“双高建设”、村集体经济等的相关岗位;选育职业经理人带动135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超10万元;回引115名能人返乡创业,带动近万人就业。

数据见证跃升,2024年,岚皋县新增经营主体1725户、“五上”企业15户,全年GDP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主要经济指标加力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稳居安康市前列。

文旅融合亦借势腾飞。在“南宫问道·武林大会”直播中,33岁的“最美推荐官”黄欣吸引3.7万人观看。她说:“我要把岚皋的美传到全国。”现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茶香飘四海、魔芋富万家、文旅引客来,正在让这座山城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大力开展人才汇聚行动,创新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千方百计为人才排忧解难,让更多人才在岚皋大展其才、大显身手,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岚皋县委书记魏小林说。

记者 郑斐 通讯员 杨富琨 吕凤雷

宜君县实施“年初出题、代表领办、季度督查、年终评议”四步工作法——

党代表创新履职解民忧

“郝代表,温控仪显示温度已经达到29摄氏度了,我该咋办?”5月7日,在宜君县五里镇绿佳源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菜农张建军向市级党代表郝艳求助。

“老张,大棚温度超过28摄氏度就得通风,记得先检查棚顶的遮阳网。”郝艳一边耐心解答,一边掏出手机展示教学视频,“上次你说蔬菜叶面出现发黄现象,我们做了叶面肥配比实验,这是结果。你看,生物菌剂和叶面肥混用后,蔬菜叶面发黄现象明显改善……”张建军听后,连连点头。

“我没学过农业技术,全凭自己摸索。今年,郝代表经常来棚里进行技术指导,我家的蔬菜长得比去年好多了。”张建军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脸上洋溢着笑容。

“田园党课”是宜君县党代表履职的新探索。在宜君县,像郝艳这样的一线农技党代表共有30余人。在田间地头,他们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手把手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郝艳累计开展“田园党课”127次,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宜君县党代表驻室活动“实化”工作意见》,2024年确定的市县两级128件党代表领办事项清晰明了:从路灯安装到工厂建设,从道路修建到农技培训,每件事都标注着责任党代表和办结时限。宜君县还出台了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建立“基础分+贡献分”考核机制,将党代表参与志愿服务、领办实事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励党代表在基层治理中践行使命担当。

尧生镇车村村民李秀芳至今还记得去年冬天的那场“马扎议事”。当时,在李秀芳家的院子里,县级党代表王永峰坐在小马扎上,说着修建村内道路的事。

“村里的那条断头路搁置好多年了,村民出行不方便,货车也进不来,得组织人修一修。”王永峰说。

“修路我赞成,就是得把人组织起来,大家都出钱出力。我家肯定没问题。”李秀芳说。

“好,那组织人手的事情包在我身上。”王永峰说。

……

遇到难题,支起小马扎,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这是王永峰推动工作、了解民情的好办法。在王永峰的劝说下,车村67户村民自发投工投劳,用3个月时间修通了3公里水泥路。李秀芳指着新铺的水泥路说:“王永峰还帮我们打通了电商渠道,让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现在,我们的苹果不愁销路了,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宜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小毅介绍:“为更好促进党代表履职尽责,宜君县实施‘年初出题、代表领办、季度督查、年终评议’四步工作法,让党代表履职成效可量化、可追溯。经测评,2024年,宜君县市县党代表领办实事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6%。”

记者 王志辉 通讯员 杨社

驻村书记“土味”视频助农记

“宝,吃蜂蜜吗?”“躺着吃、坐着吃、蹲着吃,想咋吃咋吃!”“啊,一股香甜的味道!”……近日,一条“土味”助农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视频里的主人公彭森是留坝县江口镇漩滩村驻村第一书记。视频里,他用夸张的表情、充满趣味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将漩滩村土蜂蜜的优点一一呈现。网友留言感慨:“这也太拼了,必须点赞!”

“土味”短视频不仅吸引了网友,还吸引不少群众主动参与拍摄。79岁的黄世春头戴鲜花,抱着蜂蜜罐,用方言喊出“抿抿甜”的台词,让网友直呼可爱。“活了一辈子,没想到我还能赶这个时髦。短视频既好玩,又能推销村里的土蜂蜜,我喜欢拍。”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推介漩滩村农特产品的趣味视频,让“彭书记”火了,也让这个村被更多人知晓。彭森笑着解释:“外人以为我们有个专业团队,其实就我和两名村干部,再加上热心村民。”

没有专业设备,没有精致脚本,全靠现场发挥。这种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打动了不少网友。第一条视频作品发布后,彭森和同事再接再厉,8天时间在抖音号、视频号发布了11个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8万,点赞与转发量还在持续攀升。

为什么拍趣味助农短视频?这得从2023年8月说起。

当时,刚来漩滩村的彭森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虽然村里的土蜂蜜品质上乘,但由于销路没有打开,每户养蜂户都囤着几百斤蜂蜜。“村民拉着我的手说,‘彭书记,帮我们把蜂蜜卖出去吧’。”看着蜂农焦急的神情,彭森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难题。

起初,彭森和同事尝试通过朋友圈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推销村里的农产品,但效果有限。直到看到重庆一位村干部拍的趣味助农视频,彭森豁然开朗。

于是,彭森决定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打造个人IP,为乡村代言。

4月17日,“助农漩滩”抖音号、视频号上线,彭森以“头戴草帽,端着土蜂蜜,话语朴实”的村干部形象“闯入”网友视线。除此之外,他还把镜头对准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户、农户收割蜂蜜的过程……接地气的内容迅速积累了人气。

“一条短视频就能把我的蜂蜜推销出去?我不信,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村民王云生最初很怀疑,如今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经常主动邀请彭森去他的蜂场拍摄。

“没想到,通过视频真能把蜂蜜卖出去!价格还不错,一斤45元哩!”王云生说。

如今,“助农漩滩”短视频账号已经成了漩滩村人的“新农具”。西洋参、天麻等特色农产品,也陆续被彭森写进拍摄计划。

“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漩滩村的好产品,帮乡亲增收,我愿意拍更多短视频。”彭森说。

通讯员 高文亚 张源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