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知道丨让陕西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轰鸣不息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7-04 17:53
6月28日,首批“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正式公布,共入选188个人才项目。入选的青年人才平均年龄33.3岁,涉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农业科技、农业经营等乡村振兴产业。
从资金扶持、路演推介,到安家定居、子女入学优待,西安市给予了这些人才颇具诚意的支持。作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陕西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陕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人才留得住,走得远?
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是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7年3月,西安以“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拉开“抢人大战”的大幕,几年下来为西安新增了百万级的人口规模,其中高素质人才占了大头。到了2022年,西安在人才引进方面,延续着此前的“大力度”,频频释放“大动作”。
首批“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便是西安祭出的“大招”之一。据了解,本次共有188个人才项目入选。其中创业人才45人,创新人才143人,平均年龄33.3岁,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77.7%。
西安高新区。
遴选项目所属领域丰富,其中,从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的人才98名,占比52.1%;从事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的人才21名,占比11.2%;从事农业科技、农业经营、乡村文旅等乡村振兴人才20名,占比10.6%。
根据《“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实施办法》,将对青年人才创新和创业项目分别给予3万-5万元、5万-10万元资助。此外, 西安市将在提供创业创新条件、财政金融扶持、安居和子女入学优待等方面为入选人才提供联动支持。优先推荐参与市区两级项目路演推介、座谈交流、技术指导等活动,鼓励入选人才升级申报“西安英才计划”领军及菁英人才项目。
无独有偶,西安市首批“新锐西商”优秀青年企业家人才名单也于近日公布。其中包含领军型青年企业家人才28名、新锐型青年企业家人才51名,人选平均年龄36.9岁。人选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和乡村振兴、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重点行业领域。
除了西安之外,陕西其他地市也纷纷向人才抛出“橄榄枝”。6月,宝鸡市出台新规,对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非宝鸡户籍人员,首次购房给予购房款5%的补贴。去年,宝鸡市还出台了《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顾问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宝鸡市两院院士服务保障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同样是在去年,延安市推出了《延安市“圣地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计划到2025年,市级层面重点引进500名左右高端人才,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本土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示范带动各县(市、区)支持1万名左右基层重点人才。
可以看出,频频的“大动作”背后,彰显了陕西敞开怀抱拥抱人才的心态,对人才“西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其实,目前多省份均出台相关政策,利用租金免除、资金奖励等实质性举措鼓励人才落户当地创新创业。浙江省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并对到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发放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河南省印发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14项具体措施,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湖南省同样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湘创业可以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
由此可见,各个省份在发展过程中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可以说是对发展理念的一次更新。“抢人大战”正在进入下半场,当前,陕西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打造强大的“人才引擎”,是驱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让人才留得住,走得远,也将为陕西未来发展的“一池春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近期,陕西各大高校纷纷迎来毕业季,据统计,陕西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1.5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增幅及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作为科教大省,陕西拥有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这也为陕西省带来了大量青年人才资源。
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留不住人”成为了陕西高等教育的缺憾。实际上,这也是历来陕西发展的掣肘之一。
近期,陕西各大高校纷纷迎来毕业季,图为西安石油大学正在举行2022届本科生毕业典礼。
就在2017年“抢人大战”打响的前一年,也就是2016年,陕西高校毕业生留陕工作人数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67%,这也意味着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流失。2021年,陕西共有33万高校毕业生,其中六成以上选择在陕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到2021年,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在陕就业比例,从51.7%上升到了59.1%。由此可见,依靠近年来的一系列人才新政,陕西“留人”的能力有所提升,也更受高学历毕业生的青睐,但“留住人”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来自江西的夏长锋,在西北工业大学完成了本硕博连读。几年前,他成为了西安知微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借着博士成果的转化,公司以MEMS芯片为起点向下游分别研发了3D相机和MEMS固态激光雷达等人工智能视觉硬件模组。在创业之初,西安高新区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和研发场所,仅此一项就为他们节约支出近200万元,租赁的共享净化间也让研发过程更加顺利。借着团队的努力与政策的扶持,夏长锋研发的3D相机人脸识别精度达到了0.1-0.2毫米,填补了国内空白。
人才竞争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和生态。这里的环境和生态所衡量的是一个地区是否利于人才发展,这就要引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
打开各大新媒体平台,可以看到不少“蹲一个宜居城市”的讨论,衡量的指标大多为工资、房价、物价等硬性指标,以及环境、交通、医疗教育资源等生活条件,这也侧面印证出青年群体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看法。
今年4月,国家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这里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所要解决的就是青年的痛点,也就是青年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就业机会、生活成本、教育配套、养老制度等。
在试点名单中,陕西共有两个地区入选。其中,宝鸡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西安市未央区、宝鸡市扶风县、延安市黄陵县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基于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这些地区将对城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优化,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满足青年成长和发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事实上,在完善青年发展环境上,陕西近段时间以来也发力频频。6月24日,《陕西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正式印发。文件提出了提能力、拓平台、优环境、强保障等4个方面创新举措,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平台作用,加速“两链”深度融合,并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减税降费政策。
想“留住人”,陕西是认真的。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将“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作为第一项任务,用了近2000字的篇幅对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部署。人才,已经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而在未来,人才将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点资源,关于人才的争夺战,才刚刚进入下半场。在陕西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努力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优化青年安居乐业的发展环境,才能让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轰鸣不息。(文/辛思捷 王佳祯 图/陈政宇 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