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举——追记见义勇为者李静毅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02 07:44

7月31日8时许,西安市第二殡仪馆奉正厅,庄严肃穆,花圈环抱,哀乐低回。

近300名来自西安、商洛等地的群众和各界代表,胸戴白菊,含泪送别见义勇为英雄李静毅。

“渭水永镌托举手,青春无顾换童生。”李静毅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在他身旁,一副挽联默默讲述他的英雄事迹。

“他比我勇敢多了……”和李静毅一起下水救人的李文吉眼含热泪,“虽然我们之前素未谋面,但在我心里我们就是兄弟,我要送他最后一程。”

……

时光回溯到7月25日,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渭河河滩,听到一阵阵呼救声后,路过的李静毅毫不犹豫,第一个冲入渭河。在湍急的河流中,李静毅用尽全力托举落水男童,直到孩子获救。他却因水域环境复杂、体力严重透支,消失在激流中……生命的年轮永远定格在34岁。

英雄壮举——

“老婆,你把孩子看好,我去救人!”

“谁家的娃落水了!”

“谁会游泳?谁会游泳?”

……

7月25日20时许,一阵阵急促的呼救声,划破渭河畔的宁静。

在高陵打工的商洛人李静毅当时正带着妻子李婷和一对儿女在河堤上散步。

听到呼救声,李静毅来不及多想,把背包扔给妻子李婷,转身就往有人落水的地方跑。他边跑边喊:“老婆,你把孩子看好,我去救人!”

看着李静毅冲入渭河,李婷的一颗心始终揪着。她知道,丈夫的水性并不好,从未遇到过类似的险情,也没有下水救人的经验。

一步、两步、三步……河水漫过李静毅的腰身,他离落水儿童越来越近。现场的群众也越聚越多,不时发出惊呼。有人大声提醒:“河水急,你走慢点!”李静毅却没有放慢脚步。

在他身后,李文吉、彭志龙……一个、两个、三个……施救者纷纷跳入渭河。

“李静毅冲在我前面。他在离孩子2米远时扑了过去,整个人扑进了水里。”李文吉回忆,河水很深,似乎有一股吸力把人往下拽。

紧跟着冲过去的彭志龙,在离孩子还有四五米远时,被湍急的河水冲得站不稳。

眼看李静毅和孩子在河水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不时抬头换气。彭志龙急中生智,大声喊:“拿鱼竿!快拿鱼竿!”

一番接力,鱼竿终于伸到李静毅跟前。孩子的脑袋始终在水面上,而李静毅一直没把头探出来。他在漩涡中拼尽全力,用双手把孩子托出水面。

在众人的努力下,孩子终于被安全救上岸,李静毅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爸爸,爸爸……”6岁的儿子在岸边急得大哭。他不知道,父亲冲进渭河湍流的最后一托,将另一个孩子推上了岸,自己却留在了河水中。

7月26日凌晨2时15分,经过百余名救援人员持续6个多小时的紧张搜寻,在男童落水水域下游10余米的一处漩涡坑底,发现了失去生命体征的李静毅。

没人知道这个每天拿着焊枪的男人,在听到呼救声时的真实想法。他用那双经常将儿女举过头顶的手臂,完成了生命中最壮烈的一次托举。

“感谢李静毅,是他用生命换取了孩子的重生。”听闻噩耗,获救儿童的母亲惠女士满怀愧疚,泣不成声。

凡人善举——

“‘静毅,帮个忙’,他肯定热心地赶来。”

商洛市商州区金陵寺镇崔坪村,李静毅的家乡,一个坐落于秦岭深处的宁静山村。

李静毅曾就读的管坪中学里,有一棵六人合抱的古银杏树,树下曾是全村的“议事中心”。

“谁家有难处,在大树下吆喝一声,全村人就会来帮忙,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崔坪村党支部书记崔建东回忆村史,“祖辈修水渠、建梯田,靠大伙搭手;大旱时,全村人轮流守水井。守望相助,我们村上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静毅这孩子也是这样,打小就懂事。农忙时,静毅帮着村里老人担水、割麦子。”崔建东说,此前,李静毅在街上看到有人抢包,他没有犹豫,沿街大声呼叫,一路狂奔将包夺了回来。

初中毕业后,李静毅从老家来到西安打工,喷漆、修车、电焊、装修样样都会,撑起了一家人的生计。

在儿子眼中,穿着工装的爸爸是世界上最能干的人,女儿常在他下班回家后第一时间张臂迎接他……如今,合家欢聚的温馨失去了最亮的一抹色彩。

汝娇是李静毅、李婷的邻居,多年来与他们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

事发后,汝娇一有时间就会去陪李婷,帮忙照看孩子。“特别心痛,特别惋惜,直到现在我还是难以接受。”忆及与李静毅一家交往的点点滴滴,汝娇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们两家的孩子上同一家幼儿园。平时我要是忙,他们两口子总会热心地帮忙看孩子。他们总说,‘你把娃送过来嘛,我们给看着,你该忙忙去’。”

“静毅是个热心人。不管是这家铁门坏了需要焊,还是那家车子有了小故障,我们邻居只要喊一声‘静毅,帮个忙’,他肯定热心地赶来。”李奎说。

在工友房建辉眼中,李静毅是一个认真负责、值得信赖的好伙伴。

“噩耗传来,大家都很佩服他关键时刻勇于救人之举……”房建辉叹了口气,“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认识10多年了,一起从商洛老家出来打拼。静毅不仅活儿干得漂亮,还踏实可靠。工地负责人有时忙不过来,也能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代管。”

李静毅老家的邻居李建红得知消息后,内心久久难以平静。“静毅这娃是我们从小看着长大的,对村里的事情特别上心,他总说‘出门在外,帮人就是帮自己’。村里有什么事情,他从不嫌麻烦,能帮就帮,甚至专程从西安跑回来。”

“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他有点‘憨’,老在为别人奔忙,却把自己的苦藏得很深。”李婷说,他的工作服上永远有焊渣烧出的小洞,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疼孩子的脸蛋,脸上却老是笑呵呵的。

李静毅的岳父曾因脑梗住院。其间,李静毅每天下班骑着电动车赶去送饭,晚上蜷在病房的折叠床上守着。“他总对我说:‘爸你放心,有我呢’,可现在……”老人用手抹着眼泪,再也说不下去。

“宁吃亏不占便宜”,是一辈子务农的父母教给李静毅的道理。在亲友的记忆里,他似乎从未有过豪言壮语,可是大家想到他时心里很温暖。

人间有爱——

“闪亮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

这几天,李静毅的壮举被广泛传播,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7月31日上午,见义勇为英雄李静毅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第二殡仪馆奉正厅举行。

人们在英雄遗体、遗像前肃立默哀、鞠躬致敬,向缓缓启动的灵车挥手致意,目送英雄魂归故里。许多人红了眼眶,泪水无声滑落。

当天下午,在崔坪村,自发赶来的乡亲们排成长队,迎接英雄“回家”。

“听到他救人牺牲这个事情,我心里非常难过。”李静毅的初中同学管魁阳说,“今天,我们40多个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回来,送好兄弟李静毅最后一程。”

“李静毅的生命虽定格在英勇救人的瞬间,却以另一种方式在时光里永恒。”崔建东含泪致辞,“当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选择坚守,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便是对他最好的铭记。”

秦岭巍巍,渭水汤汤。

从渭河之滨到秦岭深处,李静毅的故事令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感到敬佩和惋惜。

连日来,在李静毅下水救人的河滩附近,接连有群众自发在此悼念,向这位挺身而出的英雄献上敬意。

西安市民王丽君感慨:“我为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而深感骄傲。正是这些平凡却又伟大的英雄,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撑起了一片天空。”

李静毅,这位34岁的年轻人,用生命最后一刻的托举,诠释了平凡人的伟大。而被他温暖过的城市,此刻正积极行动起来,以深切的敬意与细致的关怀缅怀英雄,让见义勇为的种子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

7月29日,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5年第三批“中国好人榜”陕西省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名单,李静毅名列其中。

英雄的家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人。

西安、商洛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关爱行动,向李静毅家人伸出援助之手。

高陵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持续调度各方力量做好抚恤事宜。

7月27日,李静毅家乡派出工作小组前往高陵,对其家属进行慰问,转达家乡人民的关怀。

7月30日,西安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赶赴高陵,为李静毅家人送去慰问金。

连日来,社会各界的爱心也汇成一股股暖流。在爱心捐款名单上,人们发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勇救落水者牺牲的蒋正全家属、勇斗持刀歹徒牺牲的戴俊家属等20多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及家属。

“向英雄致敬,让见义勇为的精神在接力中生生不息。”蒋正全的妹妹蒋正英说。

斯人已去,英气长存。

李静毅的故事仍将在三秦大地传唱。正如一名网友所言:“闪亮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

记者 陈志涛 李妮 王罡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