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铁轨医生”伏天“问诊”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02 07:53

烈日炎炎、暑气蒸腾,空旷的露天站场里,铁轨和碎石快速升温。7月23日是入伏后的第四天,中午时分,34摄氏度的高温下,新丰镇车站站场的铁轨温度达到50摄氏度。

趁着避车的“天窗时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新丰线路车间维修一工区的党员职工杨立双膝跪在钢轨上,上身前倾下趴,脸凑近轨道,目测前方铁轨的水平状态。汗珠滴在铁轨上,很快蒸发。

“我们的眼睛就是尺。”杨立介绍,经验丰富的“铁轨医生”可以通过目测发现铁轨一两毫米的高度差。然后,他和工友会用轨道尺进行精准测量,再挥动液压起道器对状态不良的设备进行整修。

杨立所在的新丰镇车站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每天,穿梭的货运列车到达这里,工作人员会把其中相同目的地的车厢编在一起,重新组合成一趟新的列车。之后,列车从这里出发,驶向不同地点。从义乌、苏州、武汉、重庆、郑州等地开出的中欧班列,都要在新丰镇车站进行货运检查,经由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

暑运以来,这里车流量增大,日办理车辆最高达40392辆。由于使用频次高,加之持续高温,铁路设备安全迎来巨大考验。

新丰线路车间维修一工区承担着191组道岔和60多公里线路设备维修任务。站场车流量巨大,道岔种类繁多,重点区段需人工检查复核,再进行维修作业。

为保证行车安全,杨立和工友头顶烈日,沿着铁路轨道小步快走,每隔约6米就要弯腰检查一次,一天下来需步行10多公里,俯身千余次。维修作业时,他们每天挥动20多公斤的起道器60多次,提起放下15公斤左右的微克捣固机近万次。他们的衣服一遍遍被汗水浸湿,又被高温“烘干”。因为出汗多,每个人都随身携带大容量水杯,不断补充水分。

“我们常说,天上下刀子都要出去。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铁轨的养修与道床稳定维护一刻也不能停。为确保列车运行平稳,无论是酷暑高温,还是下雨下雪,我们都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轨道检修。”维修一工区党小组组长、工长张凯旋说。因为列车运行频率高,“天窗时间”有限,工人必须争分夺秒对铁轨进行维修保养。

以三场驼峰换轨作业为例,列车停轮换班的“天窗时间”将近1小时,除去与电务、车站等其他部门协调,作业人员的时间必须压缩在40分钟内。接到命令、准备工具、拆卸旧轨、切割分离、拨入新轨、安装固定……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精细准确。

“每天维修作业都跟打仗一样,这一处作业刚刚结束,另一处作业的‘天窗时间’无缝衔接。同事扛着几十斤重的机具,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张凯旋说,5分钟到达、10分钟完成应急处理、24小时待命值守对他们而言是日常。

暑运期间,人和铁路设备都经受着巨大“烤”验。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党委深入开展“一线党旗红 暑运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堵塞安全漏洞的一堵墙、遵章守纪作示范的一面旗,成为铁路安全平稳运行最可靠的守护者。

记者 刘居星 见习记者 陈绮珠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