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 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实现“双进双出”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31 12:11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刘翔 摄)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通讯员 焦键 吴贤昆 曹琳琳)今天(12月31日)早5点55分,经过连夜奋战,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南车场设备联锁换装施工圆满完成,标志着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获悉,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首次实现旅客自南北站房进站、出站,真正实现了南北两站房、双进双出的格局。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西安站在朝阳映衬下宏伟庄重。(刘翔 摄)
旅客出行流线发生变化 首次实现南北站房双进双出
记者了解到,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1A 、2A 、1B 、2B、 3B检票口同步开通。首次实现旅客自南北站房进站、出站,真正实现南北两站房、双进双出的格局。
南进站流线:旅客通过南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模块后,由南进站广厅两侧扶梯处(两上两下)进入高架候车室;残疾人、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北进站流线:旅客通过北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模块后,由北进站广厅的六部扶梯(四上两下)进入高架候车室;残疾人、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西侧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出站流线:出站旅客经各站台东、西出站通道下行至出站层,由出站口1、2出站进入市政通廊,自南、北广场出站。
西安站南站房一楼候车大厅充满唐风古韵文化气息。(刘翔 摄)
站线规模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达4800万人次
作为全国铁路八大枢纽之一的西安火车站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日办理图定旅客列车100对以上,运输繁忙时段平均3.7分钟接发列车1趟,年均发送旅客2800万人次,最高日发送旅客超过18万人次。
铁路工作人员做好服务旅客准备。(刘翔 摄)
该车站建站于1934年。现用站舍改扩建于1984年,1986投入使用时候车站总面积9300平方米,站场形成了5台9线的规模。2007年、2009年因接入西宝动车组和郑西高铁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站场增加为6台11线。从2007年车站图定办理80对旅客列车,逐步发展到2016年120对,车站旅客列车办理能力逐渐饱和,运输能力、设备设施均无法满足旅客出现需要。
工作人员在清洁站台。(刘翔 摄)
记者获悉,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4800万人次,运输能力提升2.4倍,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之前,作业人员对钢轨进行焊联。(刘翔 摄)
多项“黑科技”加持被誉为“在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于2014年正式启动,主体工程重点分为三个阶段。由于西安站改扩建工程采取“边行车、边建设”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间西安火车站、陇海正线都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施工场地又处于西安市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窄、存在建设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困难,属全国省会城市改造难度相对较大的车站,也被形象地称为“在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刘翔 摄)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场地狭小、交叉作业多、在正常运行的陇海线旁边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大,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难等一系列难题,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会同参建单位想办法、破难题,运用无人机检测技术、BIM建模技术和智慧工地平台,科学组织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建设方案,通过采取100吨履带吊装设备的方式,成功解决了新建北站房27吨最大单节钢柱吊装难题。
“在屋面网架吊装期间,由于受天然地裂缝限制,科学划分了三个不规则区域板块,进行屋面网架拼接吊装,顺利吊起了1045吨‘大屋顶’,重量相当于523辆SUV小汽车。”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杨朝阳说。
“投用了吊装重量安全检测系统,吊装作业一旦超出重量,立刻报警。为避免20台塔吊同时作业发生碰撞,投用塔吊防碰撞系统,确保作业安全。”杨朝阳说,同时,大量采用工程BIM系统,用三维立体图展示建成后的复杂设施设备,发现问题提前研究、优化方案,避免建成后返工,并对地裂缝部位使用钢桁结构解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等多项新技术,确保了各工程按期开通运营。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西安站高架候车室整洁靓丽。(刘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