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助增长】助企业重塑信用再出发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21 08:05

陕西搭建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实现处罚决定和修复政策一并告知,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实行免申修复——

助企业重塑信用再出发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一家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多亏市场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记录进行及时信用修复,让我们能够‘重新出发’。”榆林市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锐说,近期,公司打算扩大规模。

原来,该公司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后,融资、招投标等日常经营受到影响,还有不少潜在合作对象查到不良信用记录而对该公司“敬而远之”。

这让张锐深切感受到诚信的价值和失信的沉重代价。今年5月,张锐在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陕西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的“秦信查”码上修复专栏提交信用修复申请。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在收到申请后迅速受理、审批,仅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告诉我企业信用修复不用花冤枉钱,用‘秦信查’还可以少跑腿。”张锐说,公司一定吸取教训,保证今后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在陕西,受益于信用修复的企业不止这一家。

目前,全省已经搭建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不仅推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工作机制,还让企业随时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和“秦信查”提交申请,信用修复平均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秦信查”于4月18日上线,至6月底,全省通过“秦信查”进行信用修复的经营主体就有5745户,其中企业339户、农专社30户、个体工商户5376户。

如今,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推行“三书同达”,即市场监管部门对经营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列异、列严等决定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合规建设提示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处罚决定和修复政策一并告知,为企业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提供指引。

“三书同达”切实保障了违法企业信用修复知情权,让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进而推动企业从“被动纠错”向“主动治理”转型升级。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三书同达”让企业明白错在哪里,怎么改正,如何避免再犯错,帮助企业重塑信用。

不仅如此,省市场监管局还积极组织开展“免申即享”,通过数据自动检验,对全省实有经营主体进行筛查,将符合“免申即享”修复条件的经营主体纳入名单。今年4月,对因逾期年报被“列异”并已补报年报的85.23万户经营主体,符合“首违不罚”条件的,无需当事人申请、无需列入部门审核,由系统自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实现免申修复。

信用修复不是终点,而是企业规范发展的新起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依法依规、宽严相济、分级分类、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以健全完善信用修复制度机制为基础,以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为重点,以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为抓手,促进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乘‘信’再出发。”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处长赵亮说。

记者 刘芊羽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