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黄龙:“板凳会”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来源:延安黄龙融媒中心 2025-09-15 17:10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延安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板凳会”“讲学堂”等形式,用“接地气”的举措宣传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初秋的黄龙,凉爽宜人。傍晚时分,黄龙县圪台乡马场村苜渠村民小组的“讲学堂”传出阵阵笑声。忙完一天农活的村民和村干部围坐在一起,用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共商“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事宜。
“以前以为‘板凳会’是干部讲大道理,抱着看热闹去的,结果一开口就问红白事铺张咋改!”村民王俊龙笑着回忆,村里现在的红白事规矩,正是大伙在“板凳会”上商量出来的。如今,马场村红白理事会明确:仅婚丧嫁娶可宴请,最多不超20桌,每桌饭菜标准≤350元,招待烟每包≤10元,酒每瓶≤50元,份子钱≤200元。“负担实实在在减轻了,刚开始有人不乐意,但多数人都认可!”红白理事会副会长刘双元说。
这个距黄龙县城35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共214户549人的村子,曾受环境脏乱、婚丧大操大办、邻里矛盾难调解等问题困扰。为破难题,当地以苜渠村“板凳会”为基础,挂牌成立“讲学堂”,通过政策宣讲、法规普及、案例分享、互动讨论,帮村民打破陈旧观念,树立勤俭节约、和睦相处的新风尚。
“板凳会不搞形式,晴天不开雨天开,白天不开晚上开,农忙不开农闲开。”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介绍,无论是村里的产业发展规划,还是村民的家庭困难,只要摆开板凳,就能“有话当面说、问题当场议、办法一起想”。以前孝老爱亲宣传靠贴标语、开大会,村民听了就忘;现在把“孝亲故事”搬进“板凳会”,身边人讲身边事,比口号更有感染力。逢年过节,村里还会组织给老人剪头发、送米面,看着老人们的笑脸,村民马彩侠格外感慨:“这次评上‘好媳妇’,我既意外又感动,照顾老人本就是本分,希望能带动更多人疼老人、帮邻里。”
如今,马场村还依托“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立规矩、树榜样,每年办“道德模范”“好媳妇”评选,村民比孝顺、比文明的劲头十足。2022年,马场村“板凳会”志愿服务项目获评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村子还先后拿下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
“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荆发明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板凳会”这个“议事法宝”持续发力,让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温暖的力量。(记者: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