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

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来源:咸阳日报 2022-05-05 16:38

迎难而上埋头干,春意阑珊佳音传。4月26日,咸阳经济首季报出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9.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增速2个百分点。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今年以来,咸阳市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发展后劲增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稳中有进。

稳住基本盘 确保首季开门红

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奋斗目标。实现目标,必须靠一个又一个高质量项目来支撑。

项目建设成为实现稳增长目标、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月月推进项目开工、季季看到建设成效。1到3月份,全市新开工项目576个,新建市级重点项目开工138个。

连日来,位于高新区的咸阳高盛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着装统一,在各自岗位赶制订单,经过来料检查、收发物料、烧录、打印条码等20多条工序,产品出库销售。

“我们主要致力于光电板、电视机主板、电源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组装及销售,是彩虹光电、惠科光电、华锐光电等企业的核心上游供应商。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产值1.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5200万元。”公司总经理谭军胜说。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咸阳按照“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能量”的发展思路,实施制造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提速增量、提质增效、提能增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增速(9.1%)0.3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长0.9%;非能源工业增长18.4%。七大支柱产业6个实现增长。

企业有困难,政府出手帮。咸阳市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建立专人负责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工业领域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扩增量,为经济增长“强筋壮骨”。

围绕构建“544”现代产业体系,深耕实体经济,汇聚优质项目,加速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季度,全市引进内资合同备案项目75个,合同引进资金154.87亿元,到位资金246.89亿元。

今年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咸阳市积极探索推广促进“两链”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全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起科技创新的一池活水。一季度,咸阳市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58项,成交额12.5亿元,科技创新活力倍增。

项目强支撑,招商提效能,创新增活力,发展满盘活。一季度,全市投资市场活跃,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增。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3%,高于全省增速(12.3%)1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1%,民间投资增长15.0%,文化产业投资增长51.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9.6%。

开放促活力 提振消费“引擎”

4月12日,主城区环境大整治管理大提升形象大改善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城区环境整治、管理提升、形象改善等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随后,这项工作迅速展开。各市区县应声而动,围绕城市管理、设施提升、环境美化、促进消费等方面查找短板、完善落实,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需求。

傍晚时分,福园巷子游人渐多,茶楼里悠闲喝茶聊天、酒吧里歌声嘹亮、戏台上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店里店外坐满人……今年2月份,福园巷子入选省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一季度以来,受疫情影响,市场不景气,消费活力不足。咸阳市加快复商复市,精心组织实施各种促消费活动,刺激市场回暖,提振消费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2.4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2.21亿元,增长21.5%。

保供促销稳增长。抢抓春节契机,以“暖冬咸阳福到万家”为主题,策划实施春节年货下乡行活动和网上年货节,助推春节期间全市零售业、住宿业、餐饮服务和网销新业态分别同比增长31.4%、87.7%、80.1%、38.1%。

激励帮扶促回暖。向市场投放电子消费券610万元,实施“秦乐购”咸阳系列促消费活动;出资459.5万元,实施奖励激励;启动商务干部“联百企、解难题、稳增长”纾困帮扶活动,全力促进消费回补。

创新业态激活力。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壮大电商产业,做实新兴消费,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23.54亿元,同比增长12.2%。

项目支撑提品质。以福园巷子、胭脂河坊、“电影里”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以及汇通夜市3D裸眼宣传推介、市电商直播中心信息化改造升级、秦都渭城两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省市级试点项目等为载体,构筑品牌云集、业态多元、功能齐全的地标性商圈,建设特色商业综合体和连廊经济圈,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夜间经济集聚区。

据统计,一季度,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2%、10.0%、6.8%和6.7%。

保障好民生 解群众急难愁盼

停车难一直以来困扰城市品质提升、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度。3月7日,渭阳西路以北停车场项目通过评审,规划建设可提供200余个车位的停车场,解决汇通十字停车难问题。

“这儿建停车场太必要,晚上来吃汇通面的人越来越多,车停在路边挤占交通,行人也不方便。”在周边生活已久的市民王建国听说此事,随口点赞。

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就是最大的民生。一季度,咸阳把财政支出的80.8%用于民生,支出91.51亿元用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咸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在兴平市阜寨镇张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撑着褐色的“小伞”簇拥而立。大棚内,村民采收抢先机,大棚外,分拣晾晒、烘烤忙。

“亩产300公斤左右,新鲜的羊肚菌每公斤售价100元,烘干后每公斤1000元,市场前景非常好。”基地负责人赵华浪介绍。

一季度,咸阳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科技兴农,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特色产业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40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增长3.3%,林业增长15.9%,畜牧业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6.5%。

农业稳,经济稳。咸阳市持续推进绿色高效“吨粮田”粮食保安、高产高效“万元果”质效攻关、百万元农村合作组织培育发展等工程,坚决守牢农业发展基本盘。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2.41万吨,同比增长4.5%;肉类总产量5.67万吨,增长19.2%,蛋类产量1.41万吨,牛奶产量5.93万吨。

与此同时,咸阳市先后启动“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千名干部包镇进村促春管”等活动,指导农民科学开展春耕春播,确保粮食稳产,全市294.2万亩秋冬播小麦长势好于预期。

长武,乡间包撂荒地的“拾地人”计宏春把荒田变成了良田,“我满共种了70多亩地,有40亩玉米、25亩西瓜、几亩苹果和11亩回茬菜地。土地不会晃荡人的!”

谷雨刚去,转眼立夏。“春力不夏胜,夏力不春淩。荐夏于天后,与春遂淩升。”咸阳大地,万物葱茏,一派生机。新项目开工、新技术运用、新企业投产、新产品远销、新市场开放……蓄积起咸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只争朝夕立潮头,笃行不怠向未来。我们坚信,全市上下会拧成一股绳,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在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征程中矢志奋斗。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