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警务守护城市脉络——西安市缓堵保畅系列报道之六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04 08:06
6月22日21时,西安大唐不夜城,人潮涌动却秩序井然。
“各位游客请注意,前方区域人流密集,请跟随引导,有序参观。”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民警黄绍相手持扩音器,疏导游客。
他身旁的同事正熟练地放下可移动的限流栏杆,将新抵达的游客引导至缓冲区稍作等待,同时,快速回应路过游客的咨询。不远处,智能人流监测系统正将实时数据传回指挥中心。
“有人管、有引导,虽然人多,但心里踏实,走起来也顺畅。”来自山东省的游客李女士带着孩子,对眼前有序的景象颇为赞赏。
这高效、有序的人流疏导背后,是西安公安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连心警务”三大警务为核心,守护千万人平安畅行古都的创新实践。
主动警务 智慧织网,让秩序“看得见”
“快看!机器狗又出来巡逻了,真神气!”一名游客说。人群中,不少游客举起手机,对着正在执行任务的机器狗拍照。
不远处,一架警用无人机悬停在空中,通过高音喇叭清晰地播报:“各位游客,前方人流密集,请勿停留,注意脚下安全,照看好老人和小孩……”
面对持续增加的客流压力,西安公安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以大唐不夜城、钟楼等核心区域为圆心,科学划分“核心管控区、重点管控区、外围疏导区”三级管控圈。
西安公安依托“公安+武警+综治”联勤模式,整合无人机巡航、地面视频系统等,构建起一张实时感知人流、车流的“智慧天网”。
“客流高峰时段延长,我们的警力部署也必须‘动态升级’。”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特种行业管理大队大队长花海龙介绍,全市公安机关采取“定点值守+动态巡逻”模式,在关键区域增设夜间巡控岗,确保“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让安全感充盈城市每个角落。
路面交通同样“耳聪目明”。“智慧交管平台整合了1200多路AI视频数据和实时路况,哪条路快饱和了,哪个停车场还有空位,一目了然。”一名在指挥中心值守的交警指着大屏幕说,“发现拥堵苗头,立即调动附近铁骑、拖车或应急警力处置。同时,通过APP、广播实时发布路况和车位信息,引导大家错峰出行。”
同时,针对景区周边易发的电动车乱象,西安公安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预防警务 关口前移,及时排查隐患
“安全无小事,防范最关键。”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民警王松在景区仔细检查着一处护栏,“这木头快朽了,得赶紧换!警示牌和安保点也要提前设置好。”他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排查出的隐患。
面对文旅新形势,西安公安将工作做在前头。“节假日、旺季前,我们通过官微、新闻媒体等渠道提前发布客流预警,让大家合理规划行程。”王松说。针对可能出现大客流的重点景区和重点区域,增加的警力、外围分流疏导点和医疗急救资源都提前部署到位。
现场限流同样体现“预防”智慧。“各位游客请注意,当前景区人数接近上限,请稍后入场。”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入口电子屏亮起提示时,工作人员迅速行动,暂停检票。
民警也穿梭在人群中,不断提醒:“请大家有序等候,保管好随身物品!”西安公安投入大量警力,高频次排查景区、组织演练和联合执法,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截至目前,西安公安投入巡控警力数千人次,民警深入排查旅游景区上百家次,联合多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和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了多处安全隐患。
“守护这座城的平安与畅通,我们责无旁贷。”花海龙说,“让游客心里有数,能提前规划行程,避开高峰期。”
连心警务 点滴服务,彰显“长安温度”
“同志,看一下这是不是你丢的手机?”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民警任涛拦住一位神色焦急的游客。当手机物归原主时,游客脸上的焦急瞬间消散:“太感谢了!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
“节假日单日客流常破百万,找孩子、寻失物、指路答疑,每天不知要处理多少起。”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大队长丁亚飞说。
在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旅游警察大队,民辅警不仅是秩序的维护者,还是游客的“活地图”、“寻人寻物帮手”和“暖心顾问”。
这份“温度”正持续升级。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暖心警务会客厅”为样板,西安公安在各大景区打造多功能警务服务点。
连心警务体现在每一次及时的援手和真诚的微笑里。如今,各景区警务室不仅为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还为外国游客提供多语种服务。
“一杯热水、一张地图、一次耐心指引,都在打通服务游客的‘最后一公里’。”花海龙说,守护好这座城,服务好群众,让大家来得开心,玩得安心,走得顺心。大家脸上安心的笑容,就是对连心警务工作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