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发现罕见珊瑚化石质权杖头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05 07:49

7月3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5期)刊发《孔头沟珊瑚化石器与西周权杖头》一文。文章显示,近年来发掘的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西周墓葬中,出土了1件权杖头,材质是罕见的珊瑚化石质。这一新发现,为研究中国珊瑚化石器、西周王畿地区的资源流通、西周礼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孔头沟遗址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与故郡镇交界处,西距岐山县城约8.5公里,东距周原遗址约11公里,是周原地区一处大型商周时期聚落,属畿内高级贵族的采邑。遗址中的宋家墓地贵族墓M16出土了一件珊瑚化石器。该器呈略扁的圆球状,中部有较大的圆形穿孔,高3.4厘米、横径4.4厘米、孔径1.3厘米至1.5厘米,可能是一件权杖头。该权杖头为红褐色沉积岩,通体遍布白色斑条。经鉴定,为卫根珊瑚或梁山珊瑚,存在于二叠纪,距今约2.9亿至2.5亿年。墓葬年代约为西周中期偏早,从随葬兵器判断,墓主可能为男性。

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新发现并非个例。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以往还发现了3件珊瑚化石权杖头,年代均为两周时期,形制、大小与孔头沟出土的这件权杖头相仿。

权杖(头)具有兵器、礼器等含义,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中原地区发现的权杖头备受研究者关注。20世纪70年代,周原地区出土的几件西周铜权杖头就引起了学界对其功用、定名、形制演变、起源与传播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孔头沟西周墓葬出土的权杖头由二叠纪卫根珊瑚或梁山珊瑚化石制成。在距孔头沟遗址相对较近的地区中,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是这两种珊瑚化石最主要、最典型的出露区域。权杖头的发现表明西周王畿关中地区存在跨区域的资源(产品)流通,而原料很可能来自汉中地区。西周珊瑚化石权杖头在关中地区出现,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西周王朝对权杖头这一外来文化特质采取了包容接纳的态度,在关中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新石器时代以来,陕甘地区就有使用珊瑚化石器的传统,这为西周王朝吸纳改造权杖头提供了新形式。但权杖的使用并未在西周形成较严格的礼制表征系统,这一外来文化特质最终未能完全融入西周礼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