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女孩逐梦“桃花源”——记全国自强模范李丹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7-04 08:07
6月27日,李丹在桃园拍摄短视频。
盛夏时节,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的“李丹桃园”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桃园负责人李丹坐在轮椅上穿梭于桃林间,进行直播。
“大家好,我们桃园的黄桃快要上市了,个头大、汁水足,可以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屏幕前,李丹妙语连珠,推介“家乡好物”;镜头里,汉江北岸的风光、品质优良的黄桃一一展现。
“直播就是咱的新农活,越干越有劲头。黄桃还没上市,已经有不少网友和老顾客咨询下单,销路根本不愁。”6月27日,李丹告诉记者,每年黄桃采摘旺季,桃园都会吸纳周边20多名闲散劳动力在园区务工,带动他们就业增收。
从残疾人到乡村致富带头人,轮椅与拐杖困不住李丹追梦的脚步。面对命运的磨难,她凭借顽强毅力和乐观精神,改变了命运,活出了精彩。前不久,李丹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希望通过我的经历,激励更多身处逆境的残疾人。只要有梦想、肯拼搏,就能闯出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绽放人生光彩的新路。”李丹坚定地说。
李丹是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人,幼年时的一场疾病让她双腿残疾,只能与轮椅为伴。为了脱贫致富,李丹的父亲李增义带着全家人搬迁至汉江北岸的荒坡上,开垦荒山,种植桃树。“父亲想为我开垦出一条生活的退路。等他干不动了,我还能靠着这片桃园生活下去。”回忆过去,李丹感慨万千。
病痛和多舛的命运并没有让李丹自暴自弃。她渴望能够站起来,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李丹锻炼臂力,学习爬行,练习使用拐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如今,她已能拄着拐杖在桃园里行走,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困境中的每一次挣扎,都是对命运最响亮的宣言。现在,我不但能自由行走,而且考了C5驾照,买了小汽车,经常带着家人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李丹笑着说。
虽然行动不便,但李丹始终自信阳光、乐观开朗,做任何事都有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为了能够自食其力,16岁那年,李丹萌生了学习电脑的想法。但初到学校,现实就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因为担心李丹的安全,刚上了一天课,学校就让她回家。
“没事,这家不行,咱们重新找一家。”父亲的支持给了李丹直面挫折的勇气。随后,李丹来到一家技校学习计算机技术。在这里,她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暖。
在学校,李丹的宿舍在7楼,上课则要到另一栋教学楼的3楼。起初几天,她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就起床“爬楼”。得知情况后,同学们商量着轮流背李丹上下学。从那以后,每天早晨,都会有同学准时出现在李丹的宿舍前等她,风雨无阻。
“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背过我,非常感谢他们。成长过程中,正是身边人的爱与托举,让我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有了直面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李丹说,在同学的帮助下,她熟练掌握了电脑办公技能,为后来的电商创业打下了基础。
李丹家种植的黄桃脆甜多汁,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桃园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她开始想方设法拓宽黄桃销售渠道。在当地政策的支持下,李丹积极参加电商培训,以自己的名字成立安康市李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拳脚。
做电商不容易,可李丹不缺闯劲儿。“参加各种培训班、交流取经,我这些年一直没断过。学习拍摄剪辑、引流营销,我一点点摸索,慢慢赶上了趟。”李丹说,过去苦于销售渠道不畅,只能骑着三轮车把桃子拉到菜市场上去卖。搭上了电商快车后,她把家里的黄桃和安康各地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李丹桃园”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至300余亩,年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2023年,通过土地流转和改造升级,“李丹桃园”已打造成集桃花观赏、鲜果采摘、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会有很多游客来打卡拍照。看着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桃花源’,我感到格外自豪。”李丹说。
因为自己曾被照亮,所以她也想成为照亮别人的“一束光”。随着事业走上正轨,李丹把更多工作机会留给了其他残疾人。三娃子是李丹儿时的玩伴,也是一名残疾人。他目前在“李丹桃园”务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时代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敢拼搏、肯奋斗,残疾人也可以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对于未来,李丹希望继续扩大桃园规模,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