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一体 《三秦地质探秘》出版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8-04 17:09

近日,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一级调研员刘苏维著作的《三秦地质探秘》一书,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29万字。记者获悉,这是一本将深奥的地质学,用深入浅出的道理、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诗性般的表述和丰富的想象,向读者呈现了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融为一体的自然资源范畴的地质矿产科普图书。

434aa4d078895d8f49bee18082c89477.jpeg

《三秦地质探秘》一书,重点叙述了陕西省南部(褶皱-断裂构造带)禀赋的铁、锰、铅、锌、钼、金等金属和重要非金属矿产;中部关中平原(断裂构造带)蕴藏丰富的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氦气等水气矿产;北部(单斜构造)分布的煤、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能源、化工矿产。并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这些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中吃、穿、住、行的密切关系。

该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大地之下的矿藏”主要描写由于秦巴山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潼关的金、华县的钼、旬阳的汞锑、柞水的铁、凤县的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使读者了解矿产是因地质而生、因地质而变的,地球中赋存的所有矿产都是在地球在不停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第二章“赖以生存的矿物”,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矿物不仅人类是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吃、穿、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章“华夏文化的根脉”,作者写的是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处处体现了自然地质地貌与人文特征的密切关系。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不仅孕育人类,也孕育了我们人类文明。第四章“绚丽多彩的景观”,作者用斐然的文笔描写了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鬼斧神工的地形地貌,如“神奇的汉中天坑‘惊天动地’”“解密西岳‘华山’之险”“翠华山的残缺之美”等地质遗迹。可以说,作者把地质景观之美与相关的地质科学、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之美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第五章“沧海桑田的陕北”,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陕北是中国现今的“科威特”,作者分别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入手,应用“将今论古”的方法,由远及近,对生命起源、海陆旋回、物种进化等进行了探源,挖掘还原了亿万年前陕北地质构造运动波澜壮阔的场景。第六章“‘低碳生活’正在悄然向我们走来”,我国对世界作出承诺和宣言,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陕西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工业中的“血液”和“动脉”,我们必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物尽其用,低碳变革。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建群为该书作序,“我们双脚踩着的这个地球,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歌之咏之的山川河流、故乡大地,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在这本书中您都可以找到答案。它告诉我们许多匪夷所思、不知道的新知识,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的视角。读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门。”高建群认为,“该书读起来既好记、好懂、好用,又有趣味,让人感受到矿产地质确实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这既是写作方式上的创新,也对普及与传播矿产与地质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曾世湘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