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相看两不厌 千秋一寸心 让唐诗成为西安打造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4-28 22:24

027de577bb283fc4d78a60f6b015dd46.jpeg

在西安,寻找唐诗的踪迹,就如被一条隐秘而伟大的线索牵引,置身历史现场。从一景一物,到一池一山,从华清池、兴庆宫,到大雁塔、小雁塔……千年以来,它们默默伫立在那里,却也因在唐诗中的传诵咏读,灵魂始终灵动。

连日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主办的“千年一城韵,半部全唐诗——西安唐诗总动员”大型城市文化公益活动引发全民热议,也让更多人关注这座城和唐诗千年间的相伴情结与彼此成就,日前,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陕西旅游形象大使、“e路诗语”读诗使者孙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城市内涵、城市魅力,“用好唐诗元素,西安打造文化名城具有独特优势。”

在西安,一步一景都能与唐诗“撞个满怀”

有人说,当长安遇上西安,唐诗就是其中一脉相承的追忆与情怀。在孙维看来,唐诗为大众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样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首首唐诗不仅记录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化创造,也为西安这座古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故事元素。通过唐诗触摸生活,在这座城市中,一步一景都能与唐诗“撞个满怀”。

比如在曲江,能轻易找寻杜甫《曲江二首》的蛛丝马迹;在大雁塔,于那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中畅想气势不凡的豪壮;在华清池,背诵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终南山中,想象着王维在这里的隐居生活,感受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究竟是何种境界……“唐诗,带着我们仔细辨认历史的足迹,读唐诗,便有一种置身于悠久的中国文化之中的感受。”孙维说。

唐诗璀璨流转千年,孙维同样注意到,今天的西安人,越来越珍视与自豪于这份独有宝藏。基于这份珍视,许多“唐诗元素”也更多的出现于当代人的生活中。“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走着逛着,就能看到唐诗墙、唐诗灯柱、唐诗灯笼、唐诗音箱……”当唐诗成为城市的重要IP之一,孙维认为,我们从唐诗中能够读到诗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风骨,唐诗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同样越来越融入到今人的精神血液中,“由古至今,长安诗歌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用好唐诗元素,西安打造文化名城具有独特优势

在很多专家学者眼中,诗词的原乡在长安,而唐诗,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珍宝之一。此次 “千年一城韵,半部全唐诗——西安唐诗总动员”活动主旨,也正是为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竞争力,让书写在唐诗里的西安元素活起来,营造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全面提升“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品牌影响力,彰显历史文脉守护和中华文明传承的西安担当。

孙维认为,用好唐诗元素,西安打造文化名城具有独特优势。“首先西安具有世界知名的诗歌资源——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标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唐建都于长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唐代著名的诗人长期活跃在唐长安城,他们的许多广为流传的诗词都在长安创作完成。西安以唐诗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宝藏将提高西安建设文化名城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有利于西安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建设文化自信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也是孙维眼中西安挖掘唐诗文化,打造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一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为当今的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增加西安文化旅游的深刻内涵,有助于使西安文化之城建设更具西安特色,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中的西安东西文化交融,无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在这里留下浩瀚无垠的璀璨诗篇。唐诗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所展现的全球化风貌有着无穷吸引力。让唐诗文化成为国际交流的新平台、现代人的新风尚,通过唐诗,可以更好的把西安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文化之城、年轻人的打卡之城。”孙维说。

让唐诗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绽放新光彩

唐诗里的长安举世瞩目,孙维作为“e路诗语”的读诗使者,在2016年曾开辟专栏推出“诗词中的长安”,可见她对唐诗的热爱。而作为主持人,孙维也曾在许多有关西安城市的大型活动、大型节目中,将唐诗引入主持词,“唐诗中,可以看出长安的大气、豪爽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她也因此有着自己特别钟情的唐诗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唐·王维)描写了大明宫早朝时的庄严华贵;“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少年行二首》,唐·李白)抒发了身怀壮志、奋发有为的情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唐·孟郊)将身处盛世长安的豪爽欢快之情推向极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高度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万水千山也隔不断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一句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呈现出一幅幅盛世长安的生动画卷,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近日,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明确,要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守护文化瑰宝,丰富文化供给,绽放文化价值,刷新文明高度,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维认为,其实围绕唐诗,当代西安人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比如系统梳理唐诗资源,制作西安唐诗作品集;对知名唐诗进行兼具“信达雅”的外文翻译,促进唐诗的国际化交流;将“唐诗”与西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遗址结合,编写西安诗歌旅游地图;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诗歌吟诵活动;采取 “诗歌+”的形式,借助有影响的电视、广播、网络等播出平台,进行全媒体宣传……“激活唐诗魅力,让唐诗的灵气与辉光依然闪烁于当代西安。”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孙欢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