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好时节 用对艾草促健康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2-04-06 19:13
仲春与暮春之交,阳气生发、清气上升,又是一年清明时,万物皆显,草木吐绿,清洁明净。正如《历书》中所记“万物皆洁齐而清明”。中医认为人与四时相应,春季万物生长,体内肝气随着春意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西安市第八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杨璞叶表示,如果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尤其今年清明值壬寅年的二之气,湿土加临君火,兼有大运为木运,湿为阴邪,易伤阳困脾,使人出现消化不良、肠鸣、腹痛、大便溏泄等问题;火则为热,易伤津液,且风木太过,可使肝阳上亢出现头痛、晕眩。故今年清明养生,重在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杨璞叶主任建议:第一,早睡、早起、养阳气。
肝主生发,主疏泄,喜条达。清明之后为暮春,人的气血从内往外走,整个自然界也是万物生发。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昼则养阳,夜则养阴”“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之自然规律,早睡可保护初生之阳气,早起、户外运动,感受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使人与天地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可借天地之气,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肝阳生发畅达而不郁。如《黄帝内经》云,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第二,少酸、增甘、培脾土。
春日宜少食酸性食物,多食甘性食物,以养脾气如红薯、萝卜、芋头、山药等秉承“土气”而生的食物,可温胃祛湿、补中和血、补精益气;另外得土气较厚如五谷杂粮的种子,小米粥、大米粥等最能滋养脾胃;体内湿气重者,可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的功效。
第三,用好艾草促健康。
食用:清明时节踏青,可多采摘些新鲜艾草芽尖,搭配面粉做成面条、饺子食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气,清除身体水肿,对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月经不调、带下等症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食用艾草也有一定的安神作用。三月份的艾草太青嫩,营养价值不高,而五月份的艾草衰败了功效并不强大,在清明节吃艾草,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泡脚:艾草煮水泡脚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能祛寒除湿、温养经络、调理阴阳平衡,除旺盛的湿火和虚火,对相关的口腔溃疡、中耳炎、咽喉肿痛有一定的疗效。艾草在民间也被称为女人的养生草,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调理月经的功效,同时对于湿气重、寒气重女性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清明节用艾草泡脚,对此类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
艾灸: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学里的一种重要的调理乃至治疗手段,清明节前后寒暖频繁交替,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系统疾病。《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时进行以升阳健脾为主的清明灸,可以使身体阳气充足,减少外邪侵扰。艾叶是温性的,能够通经络、祛寒湿,能补人体阳气。而春季清明时节又正是自然界阳气逐渐上升之时,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好。
艾草香囊: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艾草香囊可以提神醒脑,能预防流感、手足口病、蚊虫叮咬、湿疹等;艾草配合健脾化湿类中药对脾虚湿盛所致脂肪性患者的乏困、思睡也有较好的效果。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