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校长如何创新“三个课堂”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1-11-22 21:26
“双减”政策吹响了回归教育初心的号角,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做出改变,也要求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做出改变,同时还唤醒了全社会去思考学校教育的定位。
教育再也不仅是一间教室中一位老师和四五十号端坐的孩子四十五分钟几道考题的纠缠,而是多场地、多形式、多目标地对孩子们的全方位培养。“三个课堂”将教室教学、校内育人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和学习锻炼全方位结合,本期我们就一起看看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校长闫广涛、西安高新区第六初级中学执行校长陈盼莹、阎良区武屯中心小学校长王权、长安南路小学校长张娜如何利用“三个课堂”创新相关教学工作。
深耕课堂、作业、课后服务三个域地
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校长 闫广涛
以今年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为例,我们学校将“双减”工作做成系统化、立体化、生态化工程。深耕课堂、作业、课后服务三个域地,逐步完成从常态化——精细化——精优化——常态化,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完善过程。
“双减”主战场立定课堂,着力打造学校“好课堂”。以教师听评课为抓手,教培研训一体化,在研思提升中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悟、学有所进的第一线。
“双减”成效在作业。建立一研二审三公示的作业管理流程。让作业成为学生学识精确提效的载体而不是简单练习,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从作业检查走向作业监控。学科组集智备课,研究作业设计,研判作业分层,充分挖掘作业育人功能。
“双减”特色在课后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设置菜单式的课后服务课程。从集体活动走向个性化活动,形成一生一特长、一生一爱好的个性项目,实现规范+特色、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
“课上+课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西安高新区第六初级中学执行校长 陈盼莹
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面对国家“双减”政策,结合六初地处回迁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真正把国家政策落实到位,让我们的学生“人尽其才”。
在学生层面,我们首先从课表和作息时间表上做了文章。把原来一节课45分钟减为4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为紧凑和有效。同时,每天分别在上午11:00和下午15:40增加了两次眼保健操;分别在早上8:20前和中午12:30后,增加了半小时的阳光体育时间,注重保护初中学生视力。其次,我们自编系列校本教材,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诗词朗诵、英语演讲、魔方训练、物理实验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培养。此外,每周都有固定的两节课,开展“体美劳”教育,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课程,培养孩子有一项伴随终生的艺术或体育爱好。
我们围绕“三个课堂”不断创新:抓住第一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第二课堂,把教师课堂上所教的知识通过校本和社团进行展示。在第三课堂,建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柔化学科边界,统筹课内课外。通过深入践行“三个课堂”,我们发现,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思维打开了,学生们也受益了。
管理入手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阎良区武屯中心小学校长 王权
如何让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学生的核心素养“提”起来,是当前学校校长工作的核心。武屯中心小学从管理入手,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组织专题学习、问卷调研、师生家长座谈,统一思想认识。挑选教研骨干和中层干部,精心设计印发了《武屯中心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业布置记录及审核表》,以“基础巩固+能力拓展”为主,预估每道题完成时间和科目作业完成总时间,由“包年级中层干部初审+教导处终审通过”,同级同题,达到“核心素养+知识类型+教育科研+作业总量审核”,切实规范作业管理。
结合学校“德信”主题校园文化和“德信”素养校本课程形成激励机制。设置“智之星”、“信之星”、“仁之星”、“义之星”、“技之星”等十星,每月进行评比表彰一次,为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各类特殊奖券(周末免做作业劵、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或同学合影劵、今日我当班长劵等)供学生选择,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
用实践性作业拓宽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渠道,达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目的。在今年9月,学校开展“春华秋实 感恩励志”校园石榴采摘节时,各科老师结合活动开展学科特色作业,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会跳舞的石榴”实践活动,学生在探究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落实 “双减”要用心
长安南路小学 校长 张娜
落实“双减”思考“减”,也要思考“加”。“减”的是无用之功,重复之举,“加”的是能力训练、素养提升。“双减”是一项良心、走心、润心的工程,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运用好“加”“减”法则,拿捏好尺度标准,协调好课内课外。
课堂提质,让学生开心。学校要想扎实落实“双减”工作,大力推进“五项管理”,积极做好“课后服务”,应着力进行课程改革,让“知识传授”瘦身,“五育并举”加码,让色彩缤纷的课堂助力“双减”落地。学校要综合考量原有的教学生态,罗列出所有的“不尽人意”之处,下大力气变革课堂。学校管理者要引领老师们借助信息技术、互联网+、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智慧校园平台系统等,增加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强个性化监管与辅导的力度,真正实现“教学为所需而教”,绝不超纲超标;“作业为‘增智提能’而做”,绝不重复增量。学校还要设法改版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趣培养课程,以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五育并举”的目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瑛 程静 刘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