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完成16台手术 直击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的一天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21-07-09 20:27

f955460cdf2bafa780bec19d165c7535.jpeg

“高记者,你这是什么‘运气’,赶上了我们明天的16台手术,这可不轻松,估计得做到晚上十点多。”7月5日下午,开完术前讨论会,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魏东给记者发来第二天的手术安排。

7月6日早上7时,当西京医院介入手术室还是一片静寂的时候,神经内科介入小组的护士已经开始做术前准备;不到7点半,介入小组的全部医护已经到位。因为当天手术量大,他们趁着其他科室还没有开始手术的时候,迅速“抢占”三个手术室(神经内科常规只有一个手术室可用)。魏东副主任、李德帅教授和师瑞、王乐、李扬、王罗俊等医生两两组合,赵远方护士长、王俊薇、高好好护士快速连接监控仪、扎针、导尿,做好术前准备。就这样三台手术同时开工,他们配合默契,操作熟练,一台接一台有条不紊进行着。

中午11点左右,知道其他科室的大夫马上也要开始手术,师瑞和护士们一起上手,迅速把借用的两个手术室打扫干净。随着进来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介入室也变得“热闹”起来。师瑞笑着对记者:“我们今天运气好,赶上另外两个科室手术安排得晚,早来一个多小时,借用他们手术室,到中午可以做完6-7台手术,后面压力就小多了。”

为了走进操作间真实感受他们全副武装的样子,下午2点15分时,记者严格按照要求,穿好隔离衣、戴好鞋套之后,再穿上厚重的手术铅衣。原本42公斤的体重直接变成了55公斤,这20多斤不透气的铅衣,让记者变得行动迟缓,呼吸也不顺畅了。“他们难道都是武林高手,怎么穿一天还能那么轻松呢。”记者在心里默念。

走进手术室,记者在角落默默观察记录,看着魏东副主任在手术台前灵活的“穿针引线”。首先是主动脉弓造影,当大家看到影像后,气氛突然有些凝重起来,“坏了,左侧锁骨下动脉看不到血流,该不是完全闭塞了吧?”大家纷纷嘀咕。“狭窄手术变闭塞开通手术,高记者你这是赶上大活了!”魏东副主任笑着说,“是不是真闭塞了,等造影做完就清楚了。”果不其然,当完成左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后,发现血管还残留了一条细缝,这时所有人忍不住欢呼起来。李德帅教授给记者解释:“做血管闭塞开通要比血管狭窄难很多,耗时也会较久,而且手术风险会大很多,如果造成夹层甚至会导致病人上肢失去血流供应,就会很危险。现在还有一线血流,手术风险就减少了很多,所以大家放心了不少。”

手术很成功,不到一小时顺利完成。“老人家,醒一醒,别睡了,手术已经做完了,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魏东教授拍了拍患者,轻声问。“谢谢医生,都好着,我还没啥感觉呢。”患者回答。

等到下午5点后,另外两个手术室再次空下来,六人三个手术小组再次全军出击迅速行动,三台手术同时进行。一直到晚上8点30分,最后一台手术结束,介入手术室终于结束了一天忙碌,又恢复了一大早的寂静。

他们摘下口罩,洗洗手,来到“私人食堂”吃晚餐。所谓的“私人食堂”其实就是手术室外休息区房间里的一张方桌,上面摆着外卖。大家围着饭桌,桌子上有六七个菜,十来个医护人员手里端着盒饭,就这样站着,有说有笑吃着饭……仿佛他们不是干了一天工作,而是在聚餐;他们也不仅是同事,更像战友。当他们聊到某台手术的成功,某个患者的康复,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时,那一刻让人觉得无比温暖。明明那么累,他们却笑得那么灿烂。

走出手术室,魏东副主任说:“我们介入小组的同事都是一个战壕的“兄弟”,今天虽然手术多,但是不算最累的,虽然有颅内动脉手术,有一定难度,但所有手术都很顺利,没有要打持久战的。”他说,大家是一个很成熟的团队,术前已经做了详细的准备,提前安排好台次、顺序和负责手术的医生护士,连患者接送的环节也都统筹安排,这样手术才能配合默契,高效有序推进。(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瑞)

9b3e31b97252d2caacf9cab3e829a87b.jpeg

aa77f44ccdc89ecde083c5b94c9bca7e.jpeg

c6c6d61ae8e610a87529c13065c10360.jpeg

4e601bd860262d85bc545a752f7abb63.jpeg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