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10多年轮椅的93岁老人圆梦走路
来源:西安新闻网 西安报业全媒体 2020-09-15 17:52
9月15日,是93岁李爷爷做完右腿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第6天。记者见到他时,老人正在地上借助助步器缓慢行走。这样的手术效果对于坐了10多年轮椅的他来说,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93岁老人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二天便能下床站立
“我有好几个轮椅,有在家用的手摇式,还有出门用的电动型,这十多年就一直生活在轮椅上。”李爷爷告诉记者,十多年他因老龄型骨增生和骨关节炎感觉腿疼,时间长了就疼到站不起来了。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儿女也担心手术治疗有风险,就一直观望着,选择了保守治疗。“吃药、少走路,这些办法都想过了,但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李爷爷说,时间长了,自己就彻底离不开轮椅了。虽然身体硬朗,但想要站起来走路却是不可能的了。
半个月前,李爷爷96岁的老伴儿在西安市红会医院做了心脏启博器手术,术后恢复很快,效果也很好,李爷爷就坐不住了。“老伴儿心脏上那么大的手术都能做得顺利,我的手术也一定能成功。”李爷爷说,听说红会医院是国内外知名骨科医院,他觉得自己的病一定能治好,就决心要做手术,置换膝关节。
“93岁,这是科室建科以来接诊的年龄最大的患者。”西安市红会医院关节病医院骨坏死与关节重建病区主任郝阳泉告诉记者,李爷爷刚来医院时,他很担心这么大年龄、加上本身患有一些基础疾病,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但李爷爷不甘心,做手术的意愿很强烈。“老爷子心里有梦,有想要站起来走路的梦。”看着眼前这位93岁的老人除听力有些弱外,说话思维逻辑清楚,操作轮椅行动自如,郝阳泉动摇了。
经过综合检查、评判后,郝阳泉决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老人实现走路这个心愿。经过详细制定术前方案,郝阳泉为李爷爷安排了右腿全膝关节置换术,历时一个多小时就顺利结束了。
术后第二天,李爷爷便能下床站立了。这个站立虽然不是人生中第一次站立,却结束了李爷爷十多年轮椅生活的困境。现在,李爷爷逢人就竖起大拇指,他说,多亏做了这次手术,才让他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出院后,他就可以走着路去买菜、做饭了,以后还能走得更远。照顾李爷爷的护工也说,他做护士有五年多的时间了,李爷爷是他照顾过的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状态最好的。这几天,他正听从医院建议,加强李爷爷的康复训练,帮助他早日摆脱助步器。
看着白发苍苍的李爷爷又能重新走路,郝阳泉的自豪之情无法言语。他说,人体膝盖一旦损坏,身体就无法活动,心脏等器官因身体缺乏运动也会受到波及,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他建议, 老年人如果膝盖受损一定要尽早治疗,90多岁的老人都可以重新站起来,更何况其他老人呢。
年轻人也要注重保养膝关节 如有症状尽早就医
郝阳泉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管从材料选择、使用寿命还是关节功能,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目前随着计算机导航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在电脑上模拟并定制与患者膝关节基本相同的关节假体。绝大多数患者经过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会明显减轻,功能得到改善,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极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和许多因素相关,如患者的运动量、医生的手术技术以及自身条件等。故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及活动习惯,以维护关节的稳定性。良好的膝关节假体可以使用20-30年。
除了给患病老人的建议,郝阳泉还给年轻人送上了膝关节保养“说明书”。郝阳泉说,为避免“老来受罪”,膝关节要省着用,要从年轻时开始保护,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要避免因肥胖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运动时也要注意保护膝关节,快走、慢走、室内脚踏车、游泳、高抬腿等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而登山、跳绳、爬楼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最大,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当出现骨质疏松时,关节容易患病,因此要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蔬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产品进行补钙,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郝阳泉还提到,蹲和跪对膝关节的损伤都比较大,不建议蹲着做家务或跪着擦地板。喜欢打太极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强自己蹲得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就好。年轻时膝盖受过伤,是老年后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受到外力导致膝关节肿胀时,往往提示内部已经有了较重的损伤,应及早求助医生。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