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非遗传承 匠心筑梦
来源: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2025-07-18 10:04
剪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12日,“剪艺青春,榆你同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榆林老街和府谷县,开展陕北非遗剪纸调研活动,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寄托着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
实践团成员和非遗传承人曹宏霞在交流。
以剪为笔,书尽陕北风情
在榆林老街的“陕北婆姨”店铺里,一场非遗剪纸文化的盛宴正悄然展开。踏入店内,仿佛进入了一个剪纸艺术的世界,墙上挂满了精美的剪纸作品,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这里,实践团队见到了非遗传承人曹宏霞。已经从事剪纸艺术几十年的她,虽然双手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灵活而有力。
曹宏霞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剪纸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剪纸图案所蕴含的寓意。队员们看着那些线条细腻、构图精巧的作品,对其复杂的工艺感到十分惊喜,纷纷表达着对曹宏霞精湛技艺的敬佩。“大家总觉得剪纸只有红色,其实生活是什么色,剪纸就能是什么色。”曹宏霞笑着拿出彩色剪纸作品,在我们的赞叹声中,带我们走进了她的工作室。
非遗传承人曹宏霞和实践团成员合影。
这里堪称一个更为宏大的剪纸艺术宝库。曹宏霞重点介绍了她最新创作的“十二生肖神话人物”系列大型剪纸。这些作品融合传统生肖元素与神话传说,构图饱满,细节繁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色彩运用大胆和谐,完美展现了剪纸艺术登峰造极的表现力。她深情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过程中的甘苦,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的艰辛与执着。
在曹宏霞看来,非遗不仅要传承,更要实现商业价值,才能真正“活”下去。她成立了榆林市陕北婆姨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剪纸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从剪纸文化衫到装饰画,从旅游纪念品到高端定制作品,产品线不断丰富。
“以前剪纸就是自己剪着玩,现在通过公司化运营,能让更多人看到、买到我们的作品。”她还积极与各大景区、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在榆林老街的店铺里,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剪纸,还可以感受到剪纸的文化魅力。
如今,曹宏霞的剪纸作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众多博物馆收藏。她用一把剪刀,剪出了陕北剪纸的新未来,也为非遗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剪纸成衣展巧思,银发课堂传薪火
离开了榆林老街,实践团队来到了府谷老年大学。在这里见到了另一位非遗传承人姬美桃。姬美桃不仅是非遗传承人,还是老年大学的老师,她致力于将剪纸艺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传承人姬美桃致力于将剪纸艺术传授给更多的人。
姬美桃向队员们介绍了老年大学的剪纸教学情况和她的创作理念。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既有传统剪纸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元素。在展示的作品中,一件用剪纸制作的披肩格外亮眼。在姬老师的热情邀请下,团队成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试穿了这些独一无二的剪纸服装。当指尖触摸到那些细腻繁复的剪纸纹路,当身体感受到传统艺术与服装的完美结合,大家无不惊叹于其制作的精致与工艺的复杂。这种将非遗技艺进行创新的尝试,赢得了团队成员们的一致敬佩。
非遗传承人姬美桃和实践团成员合影。
本次榆林之行,收获满满。在曹宏霞老师处,实践团队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与震撼人心的巨作魅力;在姬美桃老师处,实践团队见证了非遗技艺在创新中焕发的时尚光彩与勃勃生机。两位传承人用她们的一生守护与创新,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也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及其在乡村振兴、文化繁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相信,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下,在更多年轻力量的关注与参与下,像陕北剪纸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作者:安胜男 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