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瑰葭路(归家路)!

来源:央视新闻 2023-09-06 16:57

大英博物馆近期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

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5日,这个短剧迎来大结局。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

网友评论↓

c83754db1055b950fb4e9cf29c31bdae.jpeg

949332efef8cda50386dc33633f82f25.jpeg

5da0f1d03f0d4d1f12abdf153abac24a.jpeg

340e3baa84e80c93f93f3abfccc4d26c.jpeg

fc72e8425b0d4e23694c8f1fad21eead.jpeg

7fa974f04f2b75d7a9860119ddcaa8a4.jpeg

ce48aecf18b47e5fd1a9e83d6c4b182f.jpeg

“这次创作是争口气”

这部短剧的主创夏天(饰演“小玉壶”)告诉记者,拍摄《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灵感来自今年年初网友评论里的一句话:“逃出大英博物馆。”

主创煎饼(饰演“记者张永安”)说,“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剧中的那句‘回国’一定是共同的呼唤。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只要遇到家人,我就安全啦!”“小玉壶”为何总是强调“家人”?

026d364bbf8bf4733f5036f3e2479656.gif

黑眼睛、黄皮肤,家人就是血脉相连的人。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也是最亲的家人,承载着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a3aff1a06b9819ebbad6ab748856a781.gif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ecb5f2debd4245fc664766f4c00aeb47.jpeg

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琉璃砖

42fa08738b8869f8e364546f7b8381fc.jpeg

大英博物馆,中国宋代木雕观音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夏天说,“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d402c113d8ec4df541d953fb3345e9d5.jpeg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

85db64ad8d18f8ba600c7b0b1f626cf2.jpeg

大英博物馆,西周兽面纹簋

57d6e883d6cbefeb5cc10b720534d02a.jpeg

大英博物馆,明代河北清凉寺壁画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49c5a5744e49b42a44610a9df0f9785e.jpeg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图自网友@cheungalanna

a7fd5f5d6907fb1ca13b9cba3c537fec.jpeg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花瓶

目前,30号展厅正在展出中国晚清时期的展品。

3177230506e60130f2dc0c742a4d404e.jpeg

大英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特展:“晚清百态”

480f675088271e8f35c56b5b89aafaf8.gif

c6c1063cc1cc1aa64c63f33c76e43a3f.jpeg

大英博物馆,清代嘉庆十二章纹龙袍

acc602be32414ab2b1dfbf7f8375e23b.jpeg

大英博物馆,慈禧太后的孔雀牡丹纹衬衣

b07c8a2038301c8b5b4420dbf188a058.jpeg

大英博物馆,清代的发簪和头饰

不少中国游客初见这些文物,心里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但随着参观的深入,这份自豪又被悲愤与心痛击中……

e4e1fb35ee75c5d69dcf815f8c9f333f.jpeg

网友@升级打怪的ss

407836dd1174e0d8f988cc5e763af11f.jpeg

网友@Crystal

文物最佳的归属是回到故土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近期的失窃丑闻被曝出后,有记者在联合国犀利提问: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

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愿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