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路乡亲”到“护路哨兵” 白泉“吹哨人”筑起秦巴山区安全防线

来源:陕西交控白泉分公司 2025-06-25 14:57

在集团公司织密群防群治安全网的战略下,陕西交控白泉分公司面对秦巴山区桥隧密布、地质复杂的严峻挑战,如何破解传统巡查局限?答案藏在沿线村落里——一支由42名普通村民组成的“吹哨人”队伍悄然上岗。他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紧盯风险的“前沿哨兵”。精细化管理,让这项制度不仅“吹得响”,更“连得紧”,延伸出守护安全的灵敏触角。

ba280eddc354389fab8dba33609c2176.jpeg

精准落子,“哨位”扎进风险心脏

“以前看山是山,看桥是桥,哪晓得裂缝、滑坡这些名堂?”住在高边坡附近的村民老王表示。

转变,始于白泉分公司的主动下沉。他们不再“广撒网”,而是“精准落子”。养护技术员们带着地图,挨家挨户走访,依据桥梁、隧道、地质灾害点分布,结合住所位置和责任心,精挑细选出像老王这样熟悉周边环境、便于日常观察的村民。一本详实的《“吹哨人”联络单》建立起来,每位“哨兵”的“责任田”清晰划定:紧盯汛期安全隐患、恶劣天气预警、桥下非法堆积……确保“哨位”直插风险最前沿。

3d1a12733ff2d6c18a99b5b096bee645.jpeg

赋能“哨兵”,让“眼睛”更亮、“声音”更准

“上岗”,不是一个称号那么简单。

“暴雨天看哪些地方?河水没过哪条线算危险?”面对“吹哨人”的疑问,路产养护管理中心的技术员坐上了老王家的板凳,点对点开起“田间课堂”。他们用手机图片、案例视频,手把手教老王们识别灾害征兆、桥梁病害特征、桥下空间风险。“现在路过桥下,看到堆了柴火,心里就咯噔一下,晓得要马上报告了!”老王笑着说,“眼睛”练亮了。同时,一块醒目的“公路应急预警吹哨人”铭牌钉在了老王家门口。这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条直通路养中心的“绿色通道”,让“哨音”能以最快速度直达。

6036fe7e84fc2683e93b4580b85af397.jpeg

用心“养哨”,情谊是长效的黏合剂

如何让“哨兵”们持续保持警觉?白泉分公司的秘诀是“常来常往”。

养护技术员定期上门走访,不只是收信息,更像走亲戚:聊聊观察情况,更新联系方式,问问家里有啥困难。春节慰问,一袋米一桶油,传递的是组织的关怀和尊重。“感觉真被当回事了,不是聘完就拉倒。”另一位“吹哨人”李叔说,这份责任感和归属感,让他巡查时格外上心。承诺的奖励更是说到做到,一旦核实预警信息,物质或精神奖励及时兑现。“吹哨真有用,吹哨真有奖!”成了大伙儿朴实的动力源。

b7297c060d834155e863f741231cbe34.jpeg

“哨响”即动,闭环机制赢得信任

“王叔报告某桥墩下有大量堆积物!”路养中心值班室电话骤响。“‘哨响’即响应!” 指令下达,核查人员火速奔赴现场。确认风险属实,清理整治程序立即启动。从预警到消除,形成高效闭环。这种“动真格”的响应速度,让“吹哨人”们看到了实效,也更愿意“开腔”。制度本身也在“生长”,举报属实的热心村民被吸纳为新“吹哨人”;重点桥梁墩柱上,违法行为举报电话赫然在目,既是监督窗口,也成了发现潜在“哨兵”的新渠道。

“吹哨人”老王的日常巡查看似普通,却已成为秦巴山区高速公路安全防线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白泉分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成功打破了专业壁垒,将沿线群众从“过路乡亲”转化为守护安全的“护路哨兵”。这42双扎根在风险点旁的“眼睛”,与专业养护力量紧密协同、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一道反应更灵敏、基础更牢固的风险防控“第一道关口”。全民皆兵,守护的不仅是道路畅通,更是万千家庭的平安归途。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