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丨加快改革步伐,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陕西干部群众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目标谈落实话举措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8-20 07:41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把激发各类文化主体活力作为中心环节,聚焦重点领域瓶颈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陕西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确保《意见》落地见效。
《意见》提出,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加快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战略重组、“强身健体”,建立健全重大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置管理层级,做强做优主业。
作为陕西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市场平台,陕文投集团牢牢把握创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推进“人工智能+文旅”战略。陕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勇表示,集团加快“人工智能+文旅”的技术攻关和研发应用,创新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华为·陕文投文旅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陕文投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旅游服务智能辅助与质量评价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博观”陕西文旅垂直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入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同时,集团打造陕西文旅数据底座和AI文旅垂直大模型应用平台,建设“西安首站—天下长安”线下数字体验文旅服务枢纽平台。
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灯笼次第亮起,身着汉服的游客衣袂飘飘。“我们正构建文旅智能科技、文旅数娱科技、文旅融合科技三大文旅科技产业体系,实施长安十二时辰一期提升与二期建设联动,围绕‘文化IP+商业模式+沉浸体验+智能科技’推进品牌输出。我们还推进运营数字娱乐综合体,将传统业态‘腾笼换鸟’为数字娱乐新业态,加快建设‘AI+短剧’全产业链平台。”黄勇说。
《意见》提出,推进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我们将聚焦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持续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下功夫。一是以区剧团改革为突破口,探索盘活资产、创新机制、激发创作新路径,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二是立足高陵全季西红柿等土特产、示范品牌,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以文化繁荣和旅游兴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以‘高·幸食堂’为载体,布局更多‘嵌入式’文化空间,构建高品质‘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四是探索打造泾渭河流域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新亮点,促进泾渭河流域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高质量发展。”西安市高陵区委书记张水利说。
《意见》提出,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汉中市委网信办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作为首要任务,办好专题专栏;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强化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策划开展主题采访活动,持续提供优质网络内容供给,探索新技术新应用赋能正能量传播;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网络综合治理和法治化治理协调联动机制,健全一体化网络应急指挥体系,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加强自媒体治理,强化舆论引导,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效能。”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荣江说。
《意见》提出,大力营造支持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公平参与竞争的良好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
省工商联主席马玉红表示,省工商联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情况专报等形式推动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与省文旅厅等部门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利用政企恳谈会、民营企业解决发展困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等平台,推动解决民营文化企业急难愁盼;办好秦商大会,推动弘扬秦商文化;发挥陕西省工商界文化联合会等商(协)会作用,成立陕西省总商会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引导服务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意见》提出,用好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加大对文化人才的支持力度,“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水平高、成果多的科研型人才队伍,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术骨干和青年力量,依托人才储备库、科研基金及联合培养机制,结合国际访学与学术交流,分层推进各类人才成长;打造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落实开放的技能型人才选拔引进政策,组织技能培训、专项考核,大力培塑文物考古领域的大国工匠;打造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型人才队伍,着力加大青年管理人才选拔与培养力度,鼓励青年管理人员到重点岗位挂职锻炼,形成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格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院(馆)长种建荣说。
记者 王姿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