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泸定县:红色精神与科技力量共筑应急管理新防线

来源:西部网 2025-05-16 14:16

03d568914ba7308e5f7986fa1d079527.jpeg

西部网讯 晨曦初露,大渡河波光粼粼,泸定桥在晨光中更显历史的厚重。5月15日,记者深入甘孜州泸定县,亲历了一场融合红色精神与现代科技力量的应急管理实践。

在泸定桥畔,泸定县应急管理队伍的成员们整齐列队,听讲解员讲述着1935年红军战士们如何在这里冒着枪林弹雨,夺下泸定桥,为红军北上陕北铺平道路的故事。

“泸定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位年轻的应急队员感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应急人,我们肩负着守护人民安全的重任,必须继承和发扬红军战士们那种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精神。”

b141de8ff222dbd9551aed2069dc01a9.jpeg

讲解结束,一架无人机正翱翔于泸定县的上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空中巡查。这是甘孜州在应急通信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果之一,也是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的生动体现。

泸定县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小李指着无人机,自豪地说:“通过它,我们能够对森林草原、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立即报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应急响应速度。”

近年来,尤其在高原地区无人机技术凭借灵活高效的优势,成为应急救援的“空中尖兵”。在森林草原防火中,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对重点区域开展空中巡查,实时监测火源并回传火势蔓延趋势,配合“电子护林员”系统,通过红外感应和语音警示强化火源管控,显著提升早期预警能力。在康定“8·03”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对中,固定翼无人机在复杂地形中快速获取20余平方公里正射影像,精准定位桥梁垮塌和房屋损毁区域,为救援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此外,无人机还参与次生灾害监测,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评估堰塞湖风险,保障救援安全。

甘孜州通过“人防+技防”模式,推动无人机在灾前预警、灾中响应、灾后评估的全流程应用,为守护高原生命线注入科技动能。未来,无人机集群、AI算法等技术的深化应用,将进一步筑牢灾害防控体系。

05e2928bdc7bf6afb2375f2145d6b519.jpeg

科技的进步并未让应急队员们忽视实战演练的重要性。在泸定县的一片开阔地带,一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队员们身着专业的救援装备,迅速集结,模拟应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

“报告指挥部,发现火情,请求支援!”一名队员通过无线电报告,声音中透露出紧迫与坚定。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各小组迅速就位!”随着指令的下达,救援队伍迅速展开行动。灭火、救援、疏散……每一个环节都紧张而有序,队员们配合默契,展现出了良好的应急素养和实战能力。

演练结束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演练中的心得与体会。“这样的演练非常有必要,它让我们在实战中检验了自己的应急能力,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位队员说道。

而在泸定县的应急指挥中心,一套先进的应急叫应系统正在高效运行。这套系统实现了从州级到村级的五级应急视频调度,确保了信息的畅通无阻。工作人员小张介绍道:“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各乡镇、村的情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能迅速调度资源,进行处置。它就像我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让我们在应急管理中更加主动、高效。”

在泸定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正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不断筑牢安全防线。他们深知,守护人民安全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红色精神与科技力量的交融,正书写着甘孜州泸定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